近日,有媒体就“当千禧一代遭遇网瘾家长”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报道,引发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共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中老年“触网”成了一大发展趋势。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千禧一代,现在要面对在“网”中老去的长辈了。那么,面对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的代沟,如何找到正确沟通方式避免网络带来的危害?这是一个亟须引起高度关注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加速,网络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呈现形式更加多样,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由此用户群体也在快速扩大。据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不仅包括了“90后”、千禧一代的“网络原住民”,还包括“70后”“80后”等用户群体,甚至已经拓展到中老年群体。总体来看,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成就举世瞩目、令人鼓舞。
然而,互联网技术在带来资讯获取和在线休闲娱乐的便捷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新挑战。排在首位的就是过度沉迷网络,许多用户群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互联网上聊天、打游戏,影响了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往我们关注的重心,主要是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未成年人群体,目前从国家政策、技术手段、学校管理等层面也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是对于中老年人这样一个新兴用户群体的网瘾问题,社会的关注度还不高,重视也还不够。
相比于千禧一代“网络原住民”,中老年人可以说是最后才进入互联网的新群体。信息化发展初期,他们属于互联网的弱势群体,存在着巨大数字鸿沟,但一旦实现了技术上的“突围”,中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和迷恋,相比青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中年家长下班回家后,沉迷于网络休闲,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许多步入老年的祖辈,也开始沉迷于网络交际和娱乐,有些甚至严重影响了正常休息和身心健康。这已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中老年人网瘾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家庭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国家层面来看,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强约束规范,从文化层面倡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从技术层面来看,要进一步加强防范,除了现在网络通用的“未成年人模式”外,也可开发“老年模式”以防止老年人在网络中上当受骗,以及采用网络时间限定模式等方式,确保中老年群体将更多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作为千禧一代的“网络原住民”,在遭遇中老年家长过度使用网络时,也要主动沟通,讲究策略,帮助长辈从网瘾中走出来。一是积极正向引导,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给长辈分享互联网的基本知识,要发挥运用好互联网平台的正向功能,为他们打开一个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人际交流的新窗口。二是帮助防范风险,要利用合适时机,及时和长辈分享可能出现的网络欺骗、红包陷阱、信息泄露等问题,帮助他们提高风险意识,甄别网络风险,确保财产和信息安全。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年青一代要以身作则,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和工作上;同时,要加强和父母长辈的情感交流,鼓励他们锻炼身体,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推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作者姜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