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武汉工程大学进行了矿业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一项或多项跨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
引企入校
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兴发矿业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矿业工程学科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始建于1979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全国仅有的培养化学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特色学科,也是原化工部门重点学科及湖北省教育部门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学院自2018年起,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选拔70至80人组成“订单班”,大力培养矿山、化工、机电等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入校即入厂、招生即就业”的模式,对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师制”培养模式。目前,兴发矿业学院有在读本科生700多名、在读研究生180多名,累计培养硕士生75名、博士生8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2018年,兴发矿业学院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工程教育认证,标志着该专业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2019年,兴发矿业学院“湖北省磷矿采选与固废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兴发矿业学院已建成为一个在化工矿山领域具有深厚底蕴、教学与科研实力较强的学院。
强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推动新工科建设
创建兴发集团新工科磷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实训和实验室。学院围绕磷化工从开采到研发、生产和排污处理等专业领域与方向,创建兴发集团新工科磷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实训、实验室,满足包括化工类、矿业类、计算机类、材料科学类和物理学类等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化工矿山人才培养特色,将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技术领域方向和学校教学团队、教学培养方法专项优势相契合,并与实践教学资源相融合。
兴发矿业学院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课堂搬进工厂(教室设到矿山)、工厂搬进课堂(企业技术人员到课堂授课)的“双循环”实践教学模式,为学校“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实习+实训+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定“双导师”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案。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双导师”新工科磷化工专业培养方案体系的创新实践架构,由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成为搭接高校与企业间学习平台的中间力量。学院制定评审考核机制,调动学生与指导老师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自身与教师整体学术及职业水准。
学院聘请校企合作单位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为学院第二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实验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环节,建立学院“双导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为每名大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四导一体”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即“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科研指导”。
以设计制作为主线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院创建以设计制作为主线的磷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产教融合一体化模式设定主线,为实现自主创作积极能动性,将主线贯穿于大学四年,时刻鼓励学生发挥探索精神,实现从磷化工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从室内教育到课外课堂、从校内学习到校企联合培养学习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
基于“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拥有湖北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南非金山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以及俄罗斯、摩洛哥等国家1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开展了科学研究、学生留学、师资互访、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方面合作,在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促进湖北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订单班”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学院与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采取虚拟班与实体班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大一入校即可签约“订单班”培养,学院按照企业个性化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保障。学院依托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办学资源,秉承“产教融合、精诚协作、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在2018年、2019年组建了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山安全技术培训班和湖北省各地市州安监干部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采矿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
(周德红 吴燕玲 雷克江 张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