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用教育质量评价量表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 评价小杠杆撬动办园质量提升
有人说:“先有番禺,后有广州。”番禺横跨约5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万余人,全区现有幼儿园352所。大规模城市如何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一直横亘在番禺教育的整体规划发展中。
改革是破题的首要选择。而教育改革中的“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便是教育评价改革。区县政府如何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促成“公平均衡、规范优质”的目标?番禺给出了它的回答。
科学量表,学前教育评价有了抓手
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怎么评,谁来评,是教育评价伴随而来的天然问题。
“各地学前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着三大难题:缺评价指标与标准、缺专业评价人员、保障与激励成效不足。”番禺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伟杰介绍说,“2010年我们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研制了《番禺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量表》第一版。10年时间,经历了三次修改,现在第四版也快出版了。”
2018年起,番禺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团队开展合作。除了对各项指标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外,专家还以分组的形式带着教师们现场运用量表进行评价。《番禺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量表》也结合了刘焱主编的《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量表》不断更新完善。
走进番禺区东城幼儿园,保教主任温智慧手里正拿着一份表格圈圈点点,身旁的教师正用手机拍摄孩子们玩积木的全过程。一天下来,温智慧不仅需要在量表上对照各个指标“打分”,也需要对照视频记录与园长、教师们一起研讨,形成一份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改进报告。
温智慧从事幼教工作已经21年,她也是番禺区培养的第一代种子教师。而她手中的表格,正是现行的《番禺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量表》。
“班级规模与师幼比”“教师队伍建设”“事业管理与发展”“安全保健卫生与膳食管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人际互动”是这份评价量表所涵盖的九大方面。每个方面下设二级指标,每个质量指标分为“不适宜”“及格”“一般”“良好”“优秀”五个等级。
“2018年以来,我们从以往关注硬件设施、规范管理,转向了关注课程质量、儿童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重视结构性指标,也重视过程性评价。新的量表通过量化结构性指标,增加过程性的观察评价,体现了‘过程质量、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的三位一体。”曾伟杰说。
以“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方面为例,除了“各区域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安全、存放与更换”这类结构性评价指标外,“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中下设了游戏计划、材料使用、关注范围、关注内容、介入时机和方式等九个三级指标。
“幼儿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师能否准确判断幼儿游戏与学习的需要,能否提出适宜的问题,激发幼儿思考、深化幼儿的游戏兴趣等,都是我们在运用量表进行评价时重点关注的内容。”番禺区教育局职成幼民办教育科科长蒋轶菁说。
种子培养,以队伍建设促评价落实
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方面,要将评价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支专业的评价队伍。
“种子”的概念由此产生。2017年开始,番禺区启动种子培养工程,确定了60名幼儿园保教业务干部作为区域性评价种子教师,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培育。
“那时候每天都是‘魔鬼’训练。一天下来,脑、手、腿都在不停地转。”第一代种子教师、番禺区北城幼儿园保教主任王隽枫说。
集中理论培训和分组现场实操培训是训练的主要内容。王隽枫回忆说:“刚开始实操的时候,专家和三四位种子教师一起对孩子入园到午睡前这段时间的活动进行记录和打分。几位种子教师会交流各自的评估结果,通过后续的专家评估、信息整理、反馈报告增强大家对指标的理解。反复的磨合对提高大家的评价能力帮助很大。”
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给予其他一线教师改进意见,是化龙镇中心幼儿园保教主任邱雯培训之后的转变。“在参与培训之前,每逢有专家来园指导,对于他们给出的指导意见,我总是理解不透。参与培训之后,对照量表,我清楚地知道了‘怎样利用场地更充分’‘如何安排活动更合理’等内容。”
第一代种子的成长,催生了第二代种子的“播撒”。“我们希望由第一代种子继续去培养、发散第二代种子,培养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学习量表,运用量表,最终覆盖到全区每一所幼儿园。”蒋轶菁说。
良性循环,以教师素质提升推动教育质量提高
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事实上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园和教师提供了参照系。
“比如‘良好’等级的教师就要教会‘一般’等级的教师哪里需要调整完善,激励他向更高等级努力。”曾伟杰解释说,“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自己对应的‘坐标系’。”
已经成为第二批种子导师的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刘丽珍深有体会地说:“这个量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它定位了每位教师的所处阶段,明确了其需要努力的方向。”
自2011年以来,番禺区已经对全区的幼儿园进行了三轮质量测评,通过对优秀园进行资金奖励,鼓励不同层级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为了激励种子评价者,番禺区每年提供200万元奖励经费,另用200万元经费启动名师工作室和园长工作室,优先培育种子评价者。
从实施教育评价到教学质量提高是一个良性发展循环。番禺区通过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区域性评价和幼儿园的自评自省,通过评价进行问题诊断,进而通过园本教研、案例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探索改善质量的策略与路径,逐步形成了“评价—诊断—改善—提高”的良性发展循环。
教育评价的充分应用也调动了不同类型幼儿园课程评价和质量提高的积极性,促使示范园、优质园不断增加。目前,番禺区的352所幼儿园,70%为等级示范园,98%达到省规范化标准,省市一级示范园数量位居广州市11区榜首,占全市四分之一。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申报”入围名单,番禺区有9个项目通过评审,是广东省通过数量最多的区县级单位。“这是我区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直观体现。”蒋轶菁兴奋地说。
自2010年以来,番禺区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和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砥砺十年,我们更深层的目标是‘幼有善育,幼有优教’,因此我们选择了以教育评价为抓手,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曾伟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