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更是决定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杆”。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高效率课堂,离不开各种智慧技术的深度参与。
一是智慧技术赋能教师教的范式变革。教师等教学主体应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交织型智能”作为指导,改变教授内容,避免被智能自动化系统所取代,提升智能化教学相关的“基础素养”“能力素质”及“性格特征”。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理念,通过系统培训、自我发展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挑战,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及熟练运用必备核心技能”为目标,坚持“知识与技能不可分割”的原则,引导教师向增强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中注重教学、课前备课、课中、课后及评价环节对信息技术和深度学习的贯穿应用,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化,支撑教师高效安排课程和授课时间,运用智能化系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是智慧教学引领学生学的范式变革。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利用动态分层方法等新兴技术形成的智慧教学,根据学生素养形成的个性化状况,使用科学的方法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或者同一学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依据每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在智能行为识别系统的助力下,学习性格特征和学习情况变化能够通过智能化系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供教师、学生等教学主体参考,共同确立与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是智慧教学支撑学生发展评价的范式变革。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在改革学生评价中的作用。新兴的智能技术促进小学课堂评价方式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提供了便利。例如,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在实践探索中,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能够采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可以量化的师生语言等行为表现的结构化数据,亦可以获得师生情感变化、心理倾向等非结构化数据;同时,人工智能的数据追踪以及动态调试技术也具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变化的功能,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变化适时发起学习干预,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动态、实时的评价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确保高效课堂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梁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