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一所大学校 ——教育部新录用公务员基层挂职锻炼记
广阔的乡村天地间,行走着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满腹才华、热血激扬,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近年来,教育部将新录用公务员分批派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威县进行基层锻炼,书写着教育人永不停歇的努力篇章。
务实
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学校厕所蹲位数不够,下课就排长队。露天厕所的排泄物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厕所不够、没有阅览室、没有计算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全面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威县农村学校点多面广,167所农村学校(含教学点)全部为旱厕,普遍存在卫生不达标、蹲位数不足等问题。见到农村学校厕所的现状,2019年来到威县的发展规划司青年干部商慧积极与企业联系,为威县争取捐赠资金100万元,同时还联系河北省教育厅加大改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威县争取2020年厕所改造专项资金186万元。在教育部大力帮扶下,目前威县167所农村学校厕所改造已陆续完工,提前一年完成改厕任务。
来自基础教育司的王轩宇也是2019年来到威县的。在常屯乡柳疃中心小学调研时,王轩宇了解到学校图书室图书总量严重不足后,联系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一起教育科技公司,为柳疃中心小学捐赠配齐了《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全部图书,并捐建了一间智慧阅览室。入冬后,在看到一些教学点的孩子们有的还穿着薄薄的校服后,王轩宇沟通联系中国教育报刊社,争取“暖冬福袋”公益行动项目落户威县,该项目共为威县6个教学点的全部学生捐赠717套冬装校服。
前瞻
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基础教育司的陈培培来到青龙县后,满脑子都是想要了解的问题: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如何实现?“十三五”即将收官,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一线有哪些好做法及难点?
基层,藏着一切问题的答案。
针对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这个教育扶贫中的关键任务,陈培培为县校管理员讲解新升级的学籍系统中控辍保学功能的使用方法,明确对不同类别辍学学生的劝返要求,帮助做好台账管理,全县辍学学生数很快清零,有关机制做法在全省形成典型经验。针对特殊教育这个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在基础教育司的帮助支持下,组织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参加线下研讨班和线上培训,助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水平。针对一些中小学提出的资源和发展瓶颈,帮助他们具体总结需求,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和高校的支持下,沟通联络确定帮扶举措,对接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生学习生活用品捐赠等活动。陈培培坚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针对威县高中教育优秀生源外流比较严重等问题,王轩宇多次赴县一中、二中,与校长、教师进行座谈了解情况,联系外地名校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针对威县部分学校还存在落实素质教育不到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他推动开展了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遴选工作,牵头起草并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威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并以此为抓手,大力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威县各级各类学校生根发芽。
乡间,是一所宝贵的学校。
2018年进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工作的程程,来到威县后先是进行了一场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田野调查”。教育部2019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进行时,威县是全国唯一入选国培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的县级承担单位。程程积极协助谋划县内的整体设计,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让乡村教师接受到国家级示范培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教育战线带来了空前考验,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成为主流。当威县的整体线上教学步入正轨和复课复学渐进开展之后,在教育部挂职副县长王炳明的指导下,在教育部驻威县扶贫工作小组其他同志的配合下,程程发挥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优势,主笔完成《河北威县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毕业年级开学复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威县今后继续实施线上教学提供了借鉴方向。
造血
授之以渔助力产业发展
“小米再多放两盒,是今天的主推产品。”
“前五名可以免单,中间再抽五单给半价优惠。”
十几平方米的直播间里,李瑞正在准备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带货”。设备操作熟练,产品如数家珍,这个看起来和专业“网红”无异的主播,却是高等教育司的一名青年干部。
针对初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品控难度大、品牌知名度低三大痛点,李瑞吸引村内年轻人返乡创业,并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合作社,取名“京心守魏”。而这正蕴含了来自北京的扶贫干部不忘初心、守护魏家寨村发展之意。
李瑞将农产品的新包装设计融入中国水墨元素,用传统山水田园情结来表达现代人的诗和远方,又亲自上阵参与各大平台直播,与知名主持人马丁、高潮东等合作带货,带动销售额达十余万元。魏家寨村民高兴地说:“李书记和农产品,都是俺们村的新网红。”
“京心守魏”红了,青龙县的板栗也红了。
2018年,人事司青年干部乔善斌开始了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基层锻炼。他和挂职同事一起帮忙联系销售板栗、苹果,让村民“丰收”变“增收”。
青龙板栗是青龙的主导产业之一,青龙板栗种植面积大、品质好,但是由于缺少科技支撑和产业规划,整个产业发展面临缺少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高校拥有显著的科技优势,有些时候成果却难以转化。望着青龙板栗种植分布图,心里想着周边高校的优势资源谱,科学技术司青年干部罗宁谋划着怎么样给青龙板栗增加点儿科技含量。
罗宁组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联合地方一起申报板栗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足青龙燕山板栗产业带,瞄准解决我国板栗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种植、深加工、产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为青龙百万亩板栗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反哺高校学科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该中心已经成功获批立项建设,青龙也成为全国板栗种植第一大县。
一年来,罗宁先后联系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与县内企业开展合作,全面支撑青龙县杂粮、中药材、电缆等特色产业发展,直接带动企业增收超过2000万元。
每一位教育部基层挂职锻炼干部都在乡间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服务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将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