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塔汽修中专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手上有“绝活”,就业不“发愁”
2017年,学校入选培育甘肃省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8年,入选全国第三批“1+X”证书试点学校;2020年,荣获首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这是甘肃省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一组“令人骄傲”的成绩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好中职学校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然而,金塔汽修中专近几年来却奇迹般地快速发展,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极大认可,这其中的秘密何在?
打造品牌专业群
办学实力“硬”起来
汽修一直是金塔汽修中专引以为傲的“王牌”专业,但在前些年也遭遇过“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局。“归根结底,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吸引力、影响力上不去,办学实力不‘硬’。”金塔汽修中专校长郑兴林一语中的。
近年来,该校投入800多万元,建成汽车钣金喷漆、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钣金等4个与汽车维修行业对接的多功能标准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并不断增添符合汽车维修行业标准的实训设备,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让学生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练就“绝活”。同时,以汽修为“龙头”,形成对接汽车、焊接、电子商务等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并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30个、校内实训室55个,办学条件和实力跨上新台阶。
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在“赵生明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等10个市、县级名师工作室和王玉云等4个校级工匠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下,学校培育学科带头人21名、骨干教师23名、“双师型”教师76人,在全国、省市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128人次。
深化产教融合
办学机制“活”起来
这学期开始,焊接专业2019级18名学生已进入中核甘肃核工业产业园的中核建设公司顶岗实习,他们是学校与该企业签订的焊接订单班的学生。实习期间,平均工资在5000元以上。
“我们与中核自2019年就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在教育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郑兴林说,近年来,金塔汽修中专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德国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开办以企业命名的定向班6个,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标准,以专业模块为教学单位,使人才培养直接对接产业,并根据技术应用要求评价学习成果,促进了专业的内涵建设,毕业学生不仅不愁就业,许多企业还抢着“签”。
同时,构建以技能训练小组、专业社团为载体,以校级技能竞赛为平台,以市赛省赛国赛为舞台,以年度为周期的技能竞赛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竞争能力,并依托大赛项目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练就过硬的实战技能。
服务社会服务
让惠及民生“实”起来
今年48岁的金塔县鼎新镇友好村村民王强,在参加了金塔汽修中专举办的农民工职业技能焊工培训班后,取得了焊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现如今是内蒙古额济纳旗牧仁宏图农牧合作社的电焊工,月收入6000元左右,家里盖了新房,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据统计,学校每年面向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家电维修、汽车维修与检测、焊接、家政服务等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3500人次,带动了一大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在郑兴林看来,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主动融入社会,自觉服务经济发展。为此,学校积极推动社区学院、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全县、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成教育培训和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