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科研实验和实训实践课产生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学院教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学以致用、研以致用,通过低碳处理,实现废弃废料华丽蜕变。
建筑工程学院每年实训课程结课后,都会留下一些学生制作的等比例缩小的建筑局部构建,这些构建最后都变成了建筑垃圾。由于构建里有钢筋和坚硬的混凝土,存在体积大、回收处理难等问题。如果不经过妥善的处理,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不影响教学,又能减少建筑垃圾,专业课教师聂珲积极寻求低碳处理解决方案,破解建筑垃圾处置利用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将缩小版的独立阶梯型基础提前预埋钢管、螺丝,转化为遮阳伞、儿童篮球架、网球网等的底座,部分送到了学校帮扶的柳峪沟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供村里人休闲活动使用,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建筑工程学院的实训室地面由于长期使用,出现了局部开裂、脱落的情况,不仅不美观,而且对正常教学使用和卫生打扫都带来不便。实训室的地面要求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有一定的防水性。聂集祥博士主持的“新型膨胀复合水泥”“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改性干混砂浆及其性能和机理研究”的科研课题研究中,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砂浆有较高的强度和防水性。在试验过程中,他将研发的性能优良的多余砂浆,对脱落的地面进行了补修试验,经测试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此做法不仅减少了科研产生的垃圾,也节省了地面返修的费用。之后他还将对砂浆进行调色,使其与地面颜色一致,修补实训室其它局部开裂脱落地面,实现实用与美观并存。学院领导在日常检查时,多次鼓励师生这种学以致用,研以致用的做法,倡导大家大力推广。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对建筑垃圾低碳循环利用的做法,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实验实训能耗,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废物循环再利用与教学、科研的完美结合,坚持研以致用、学以致用,将低碳环保做到了实处。(文/图 聂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