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们是家里有矿的河南茶人!”王延东教授在茶博会茶馆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引起多家茶馆馆主强烈反响,散会后要文稿,加微信,纷纷邀请到自家茶馆做客,细论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带动茶馆品牌价值提升。
王延东教授
茶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茶馆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迎接时代机遇,深度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紧紧围绕地域特色,把握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发展的新动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这是属于中国茶品牌的发展新时代。
对于茶馆品牌建设来说,文化是土壤,是品牌发展的立根之本,唯有扎根于文化,品牌才能有灵魂。提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认知度,通过区域优势、创新优势、文化优势打造品牌。利用事件营销、构建营销日历,继而进行茶衍生品的系列开发,都是可以深挖思考的。
茶馆论坛合影
王教授说:河南的历史文化富矿,可供深挖的矿脉和题材可谓无穷无尽。厚植河南文化的根脉,打通古今文明的经脉,传承河南精神的命脉,以此赋能茶馆未来,从卖产品走向卖文化,定会给河南茶业增添新的厚度、高度和辨识度。“我们是有矿的河南茶人,我们有矿。”
喝茶,王延东教授是认真的
这是王教授的观念,也一直大声疾呼:从传统文化的富矿中发掘新价值,引领新风尚,增加茶品牌的IP感。提炼展示河南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河南茶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河南形象,为中国茶文化复兴贡献河南力量。深度思考历史文化,围绕地域特色,挖掘本土文化富矿,带动茶叶品牌价值提升。是王教授一直想,正在做的事情。
富有创意的茶会海报
王教授发起成立茶仙卢仝煎茶技艺传承公益项目,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只有一腔热忱。以愚公移山精神,弘扬卢仝煎茶技艺。
与陆羽齐名的茶人,古今中外只有一位,那就是茶仙卢仝。茶圣、茶仙分处江,河。陆、卢两位便是并举的“黄金组合”。
茶和天下 传承非遗
卢仝的煎茶道在中国茶文化第一人的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被后人遗忘。茶圣茶仙交相辉映,却一显赫一沉寂。王教授热心公益,倾情奉献,充分体现了茶人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站讲台的一线教师,王教授深知培育中国心、滋养中国情的重要意义。把散落在王屋山乡野的文化珍珠拾起来,拂去历史风尘,让卢仝煎茶技艺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推动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河南形象。
去年暑假,王延东教授专程驱车前往济源,拜卢仝煎茶技艺传承人李菊月老师为师,深得80余岁高龄的李老师器重,倾囊相授。项目运行以来,得到各界茶友的护持成就,慨然提供茶空间,赞助茶具茶品,服装鞋履,为茶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函谷关王万易道长赠送书法作品《上善若水》,并和同学们合影留念,以示嘉许。大豫仓董事长、中国五星级茶馆城墙根创始人刘淑惠,中国五星级茶馆瓦库运营总监黄红梅、茶艺总监赵晓漫欣然同意成为项目的导师,多次和同学们座谈,体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
传承煎茶技艺
河南卢仝茶业研究院赖刚院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关心爱护着这群平均年龄18岁的茶小仙。茶博会茶馆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相遇。
河南茶馆界精英,以更高维度,更大平台,更多资源,更强智慧,打造中原茶馆界国家品牌队伍。王教授18岁的小团队躬逢其盛,他们用他们的方式讲述河南茶故事。穿着租来的西装,迎宾、发水、搬桌子、收器具,干得有模有样。中午散会来不及吃饭,就匆匆赶回学校上课了。当天晚上9点下课后,又在王教授办公室集合,开复盘会和推进会。
精气神具足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成员
嘉宾签到现场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论坛现场派发茶寿108泡茶水
王教授说:他们是中国茶的未来,我只是引路人。我做的是用茶汤浸润00后一代的小事业,让中国茶在他们这一代香远益清。项目一组组长张永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创学院大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校优秀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获得省市各类比赛奖项。因救助流浪小动物结识王教授,受王教授感召加入团队。项目二组组长林艳,茶雨春舍主理人,郑州市优秀青年企业家,曾获得“郑好青年”荣誉称号。
卢仝煎茶技艺传承项目组将在5月14日举办首次展演,把首场展演选在母亲节,是饮水思源,向卢仝煎茶技艺传承的拓荒者李菊月老师致敬之意。卢仝的《七碗茶歌》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宋、元、明、清时期三百多首诗篇与卢仝有关。
对茶,她是认真的。卢仝煎茶技艺传承项目组二组组长林艳
日本人尊奉他为煎茶道的始祖。随着文化复兴,卢仝对中国茶文化、世界茶文化的历史性贡献为世人重新认识。
卢仝是济源的,是河南的,是中国的,更是全人类的。
传承、弘扬卢仝茶文化是王延东教授的心愿,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推广煎茶技艺。让卢仝茶文化成为河南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总有不期而遇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