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思政教学激发研究生科技报国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探索数字思政新模式
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驱动力量的“湾区时代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沁润廊”,锤炼党性修养开展“四史”教育的“薪火——党性锤炼基地”,筑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青马书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公共空间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训基地“五馆一书屋”,构建浸润式信息化楼宇思政教学新阵地。
新时代的研究生思想活跃,善于利用新技术。研究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要开展到哪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育人为道,以技术为用,坚持探索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场景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寓教于乐地促进研究生思政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信息技术赋能立体化沉浸式思政课堂建设
基础先行,配套为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17年获批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立足深圳、面向国际,以改革为动力,构建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实现学校精细化治理,为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双屏智慧教室、多屏讨论大教室、慕课课件制作教室……学校以智慧校园项目为依托,建成多种类型的智慧教室,着力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智慧课堂,强化对思政课教学环境的数字赋能。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校专门提供场地建设“虚拟现实+思政教育”沉浸式思政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无缝衔接,延展思政课学习空间,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全程多维思政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应科技进步,着力建设“数字马院”,通过产学合作,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实现全流程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思政课集中备课的“中央厨房”,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小助手”。“数字马院”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用活新媒体,让思政课教学从指尖直抵心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探索以学生获得感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2022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长江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在探索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创新上积累经验。
思政课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智慧平台技术优势,探索新媒体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学院自然辩证法课程组构建从有价值的问题到开放性的案例,再到多元性的解读三段式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专业研究基础上学会运用多视角、大格局的思考方式,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课程组在调查学生喜爱的听课方式中发现,当代研究生期待更多的课堂讨论、更高的课堂参与度。在引导研究生围绕同一案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讨论和解读时,课程组充分发挥智慧平台技术优势,让学生以当代青年人喜爱的弹幕形式参与课堂互动。
弹幕不仅能够消解部分学生在线下难以克服的“社交恐惧”,提高师生互动率,还能及时帮助教师记录学生思考与反思全过程,助力教师改进教学案例。本学期首次课即收到学生的互动弹幕3759条。课堂上既有“面对面”又有“键对键”,显著提升教学互动的频次和效果,让思政课教学从指尖直抵心间。
双向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创造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教学对象是硕士一年级学生,刚好处在科研的入口处,如何帮助科研新人解决科研困惑?自然辩证法课程组利用“百人班级”的规模优势,举办科研生活分享网络研讨会,开辟科研方法共享渠道。学生围绕课前提供的科研生活分享资料,展开热烈讨论。2个学时的时间里,研讨会的点赞记录超过1万次。调查显示,91.25%的学生满意度评价在8分以上(满分10分)。
为持续激发研究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延续研究生对教学内容的获得感,自然辩证法课程组以网络研讨会为抓手,构建研究生深度参与下的代际式教学模式,打通届与届间的教学壁垒,将本届研讨中涌现出的优秀做法和科研经验传递到下一届的学生中。同时,教师通过新媒体授课平台辅助功能,采用“留下问题”的形式改进科研分享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一年级研究生尽快进入研究角色,在科研创新中涵养爱国情。
只要教师紧跟时代,注重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相融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创造。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涌现出学生精心制作的沉浸式情景剧《向着星辰出发》,自创云座谈品牌“然辩时刻”,还有自编自导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智慧课堂建设和新媒体技术应用,思政课不再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输出,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实现循环反馈的教学过程,学生思政课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黄鹰航 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