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报》组织下,凌宗伟老师作为领读人,带我们走进了《可见的学习(教师版)》,并以任务发布和个人阅读理解分享为驱动,带领我们聚焦文本,积极思考,学用结合。他不仅用文字在微信群与老师们适时研讨,还在伴读者黄丽红老师组织下,分次进行了主题阅读沙龙活动。这是一次可见的阅读旅程,收获很多,感谢《中国教育报》、凌校长、黄老师!感谢共读的伙伴们!
北京中考提到“五个考出来”。其中把“学生课堂学习考出来”,我以为课堂学习的结果便是学生在每一堂课上的思维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除了记诵知识之外的那些,就是素养。怎么能够让学习可见?那就要看到学习背后的思维。《可见的学习(教师版)》指引我们,可以应用效应量指导教学。可以先验证,然后再应用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让教学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扎实地展现在课堂上,形成学生学的足迹,显现教的历程。这种教与学的历程呼唤教学方式变革,让教师研究自己的教何以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何以促进自己的终身成长,都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得以持续记录和外显。
回顾此次学习历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思考。
一、放下我执,才能融会贯通。改变观念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靠氛围,靠自悟,靠认知的提升。所以,我在做思维导图时,希望第一部分介绍的内容能引起阅读者的注意。就是先要了解并认同作者的观点,这样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以后,才可能将该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以人为镜,重新认识自己。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安全的沟通环境,开放包容的环境,能够让每个参与的人透过他人反观自己。从共读中,我看到他人的口语交际方式和学习风格,都会想一想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这有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与人协作。
三、倾听对话,尊重每一种声音。对话的开展,有赖于共同的媒介,我们的媒介就是《可见的学习(教师版)》。每个人基于认知和先前的经验不同,所关注的点也不一样。在交流中,即使被质疑,大家也会有被支持的力量。因为有人在听你说话,关注你,被关注也是一种力量。
四、科学思维,打破固有偏见。学习和教学是一种智力活动,在这种基于课堂发生的思维进阶活动中,需要有科学思维支撑。如果我们限于仅有的认识和背景知识去面对不同环境里的人,这将无异于刻舟求剑。人人都有偏见,正视它,在学习中,去纠偏以就正。
五、大道至简,理论指导实践。学习了一种理论和方法,我们要试验一下才知道到底行不行,这需要有试错的环境和包容的文化。以前在表现性研究上,我参与过课题研究。现在想来,是不是可以依据今天所学,再行设计主题活动,看一看以终为始的单元教学中,教、学、评是不是保持了一致,是不是还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重识反思,重识周围的世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小文里提到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保持审慎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我们得要先行一步。
教的思维可见,学的历程可见,学业成就自然可见。您说呢?
(作者张振华系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