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研究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日前印发了《关于公布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旗)名单的决定》,公布广西、西藏等6省份的94个县正式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这标志着,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95个县都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这是继全面实现“两基”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督导评估认定,对于民族地区意义非凡。

对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重要性的再认识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实现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8.89%。与201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极为广泛。在广大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意义重大而深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增强民族团结与融合、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现实需要。

实现共同富裕亟须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共同富裕是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共同富裕的判断指标。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增强各族人民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民族对优质义务教育的追求不断得到实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会更加强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更加深入人心。

增强民族团结亟待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对于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民族教育具有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传承的双重职能。义务教育阶段正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期,增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定要从小抓起,才能渗进血液、透入灵魂。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亟待民族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是拔掉穷根、激发贫困家庭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通过发展民族地区优质的义务教育,增加农村、民族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缩小城乡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特殊需求

  为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责任落实,国家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制度。2019年10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在浙江省海盐县召开,标志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出标准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有30多项具体指标和标准,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现了“四个更”,即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

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要求,民族地区仍面临严峻挑战。

  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山区、农牧地区办学条件仍较为落后,教育结构不甚合理,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仍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短板。在民族地区总体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某些基本指标依然处于脆弱和不达标状态。[1]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督导评估认定时间来看,直至2021年,广西、西藏、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才整体通过,属于最后通过的省份,可以预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然会面临严峻挑战。今后依然需要大力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一是大校额、大班额依然是突出问题;二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短板;三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用管理不规范;四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生均教师工资成本占GDP比例高;五是学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民族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有特殊需求。

  民族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需兼顾民族团结进步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要求。2020年6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重申加强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双语教学、学习普通话的要求,旨在让学前儿童为将来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使其更顺畅、熟练地接受义务教育,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倡和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不断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是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文化传承是义务教育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民族地区优秀文化与传统课堂知识的结合,把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爱国爱党爱民族的主题教育统一起来,既能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能实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进步。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路径

  总体来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推进,今后仍需要从国家、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学校层面等维度进一步持续发力。

继续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工作倾斜政策。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国家层面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一,必须继续坚持给予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更多政策性倾斜。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转移支付力度,因地制宜进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义务教育发展布局。在边远贫困的民族地区,加快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解决民族地区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远的问题;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以抬高底部的方式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第二,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援藏、援疆工作。未来仍要将教育援藏、援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继续推进中小学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和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对口帮扶机制,共同做好内地班校师生的教育管理,提升教育水平。第三,联合其他部委,合力推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国家民委等部门今年将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教育部还可以会同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各族中小学生的认识、理解与融合。第四,引导和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口支援的学术研究工作。针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用学术的力量解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遭遇的现实问题,提炼方法,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路径。

加强省级统筹,合力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统筹谋划、系统部署省域内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省级政府专题研究域内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对存在的痛点、堵点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明晰问题涉及的部门责任,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局面,多方面谋求突破。二是成立省级“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组,明确成员间的职责,通过开展联合实地调研,全面掌握省域内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推进情况及产生的新问题,并积极谋求解决方法。同时,加大各项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全面改善资源配置整体水平,挂图作战,根据规划目标倒计时制定推进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三是统筹安排省内对口支援工作,发挥发展好的地区中小学、高等院校、中职院校的力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结对方式,通过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提升质量提供支持与帮助。四是开展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工作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各民族县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资源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加快发展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针对民族地区优质师资分布不均衡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现实困难,依托信息技术支持打造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共同体,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交流与提升。

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资源保障。

  第一,加强县级层面的统筹领导,各县要尽快会同县发改委、教育局、规土局、住建委等部门,加强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标准的研究,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宗旨,共同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对财政自给率低的民族县的转移支付,联合市级政府共同做好政府保障。第二,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进小组”,把基教、督导、计财、人事等部门包括在内,对县域内学校开展联合调研,现场研究问题,坚持“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全力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第三,配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的突出问题。在区域内(如乡镇)探索小科目教师“走教制”,让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在区域内灵活轮流任教。[2]第四,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工作,不仅重视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培训,更要注重不同民族的底蕴与特点、文化心理的培养,使其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和身份认同教育等。第五,引导县域内高中、中职学校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并提供政策性支持。第六,推进学前幼儿学会普通话,打通入学语言关,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巩固基本均衡成果。第七,建设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空间和土壤。

改革课堂教学,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今年发布了义务教育新课标,带来课堂教学的新革命,民族地区教师要尽快适应这一变化,重视研究、吃透课标,重新认识作业的功能,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改革与创新。三是开齐开足课程,并注重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选修课程,传承民族文化。四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爱国主义和民族元素,把民族融合、热爱祖国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作者杜晓利,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2年第7-8期)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