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头条> 文章详情页

走进家乡非遗,感悟黄河魅力

  本网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王之涣曾在《凉州词》中这样描写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弘扬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支撑。

图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澄泥砚展览馆作品展示。

  在今年6月我加入郑州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豫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孟州“河小文”的身份沿着黄河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聆听中华母亲河讲述的故事。

  黄河流域昌盛的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黄河澄泥砚早在唐代就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而我十分荣幸在黄河之滨、韩愈故里——焦作孟州市联系到黄河澄泥砚河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伟老师,通过和李伟老师深入交流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黄河澄泥砚这一项民族瑰宝。

图为孟州“河小文”在河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伟老师带领下挑选打磨黄河澄泥砚原料。

  走在黄河岸边耳边传来李伟老师的讲解“黄河澄泥砚的制作过程严谨而繁琐,包括选泥、采泥、沉溺、澄泥、晾晒、和泥、雕刻、烧制等20多道工序。单是在选泥上就颇为严格,选泥要选取孟州黄河岸边断面两米以下的品质细腻、柔滑、可塑性强的泥,所以我们每次寻找合适的原材料就要寻找很长时间”。随后在李伟老师的指导下我亲自动手实践制作澄泥砚,“我做黄河澄泥砚已经40多年了”李伟老师对黄河澄泥砚的专一、热情、永不放弃的信念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他在介绍黄河澄泥砚非遗作品时洋溢的自豪、工作时的一丝不苟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我看来,或许这就是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图为孟州“河小文”在黄河澄泥砚河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伟老师讲解下进一步了解黄河澄泥砚的制作过程。

  夕阳西下,微风携带着黄河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通过对黄河澄泥砚这一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我对中华母亲河蕴含的文化故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和传承人简单的交流,我深切体会到了传承人们对当代青年学生寄予的厚望,那句真的很希望你们能够将民族瑰宝传承下去,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振兴之路,不能仅仅只靠我们少数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发动群众,多方配合,才能让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真正正活跃在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心头,让中华母亲河讲述的故事流传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

  此次黄河之滨的调研,让我充分领略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我明白,非遗匠人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非遗文化传承的一线,将蕴含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让我们当代青年学生在参观非遗作品时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那段美妙的时光、清晰的感悟流传已久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孟州“河小文”与河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伟老师合影。

  在未来的日子里,孟州“河小文”也会更加努力,让当代大学生更加了解黄河澄泥砚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讲好黄河故事,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贡献青春力量;号召广大青年学生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付出磅礴力量,进一步树立坚定文化自信,让黄河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图/文赵孟龙)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