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文章详情页

如何让科研人员静心坐热“冷板凳”

  【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

  近年来,无论是从科研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看,我国科学界的整体科研创新水平都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但从研究水平看,不少研究活动仍以跟随性研究为主,提出原创性科学问题和思想、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研究仍然较少。这与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基础仍然相对薄弱有关,也与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仍面临外部环境氛围的束缚有关。在科学研究领域,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并促进科研人员按照科研需求和规律潜心探索科学世界,有空间有时间静心坐热“冷板凳”。

  潜心钻研需要外部支持

  在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相关措施和成效中,能够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

  总的来说,有三点重要因素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潜心钻研。第一是科研动机,决定着能否有更多科研人员愿意积极地潜心钻研,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第二是素质能力,决定着科研人员能否提出高质量的科学问题和高水平的技术路线,真正实现原始性创新。第三是资源条件,决定着科研人员能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科研物资资源和时间资源,从而潜心、稳定、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

  相应地,保障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有时间有空间静心坐热“冷板凳”,需要以下良好的环境氛围。第一是能够正确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第二是支持更多科研人员不惧权威、独立思考、打破传统思想和主流理论范式束缚的氛围。第三是遵循科学研究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和路径不确定性规律,保障科研人员对研究方向、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自主权、对科研资源和时间的安排自由度以及能长期凝神专注并不受杂务琐事干扰的环境。

  必须告别科研“短平快”

  有的科研领域原创薄弱、科研人员潜心探索科研“无人区”不足的现状,除科研人员自身能力素质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与他们缺乏潜心钻研的充足动力和资源条件保障有关。

  第一是部分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科研人员倾向于选择容易出成果、确定性较高的跟踪性、修补性、“短平快”的研究,不愿从事风险高、耗时长和费精力的探索性、开创性研究。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基础研究人员表示不想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排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基础研究收入低(48%)、研究周期太长(44%)和难出成果(44%)。

  第二是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的资源条件不足。一方面,科研人员获得科研资助的难度大、稳定性差,潜心钻研缺乏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一项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显示,不少基础研究人员表示“获得科研经费资助比较困难”“由于缺乏稳定经费支持,难以聚焦研究方向”,有49.3%表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申请经费”。另一方面,一些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的时间精力也不能得到保障。另一项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显示,51%的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够用”,其中20.5%的人认为“非常不够”。当前,给科研人员减负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部分科研人员反映行政事务、科研管理等占用时间过多的问题仍然存在。

  尊重青年人才成长规律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尽快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要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提供更加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6.09%。同时,资助方式过于依赖竞争性申请,加之科研项目资助周期总体偏短、持续性资助机制不够完善,对于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周期长、见效慢的科研活动十分不利。此外,在科研经费分配方面,经费更多集中于资历较深、年龄偏大、具有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今后的经费资助方式应兼顾提升资助总量和优化资助机制,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稳定性、持续性资助和对青年科研人员资助的比例。

  要继续优化评价激励导向,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潜心钻研具有极大不确定性,需要科研人员久久为功。近年来,中央持续推出科技评价改革措施,虽已初见成效,但部分措施仍面临“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问题。今后,应继续推动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特别需要避免对基础研究采取简单“计件式”评价,推广长周期评价,对各类人才“帽子”要进一步减少附着的权力资源和过度激励。在激励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人员薪酬体系,逐步提高稳定性薪酬比例,降低他们对竞争性收入的依赖。

  要进一步调整科研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扩大科研单位和人员自主权的改革,科研人员的负担不同程度得到减轻。但在部分管理环节和部分科研单位,仍存在改革不到位、落实难的问题。比如,有的政策措施设计不够细致,对基层单位实际情况考虑不够充分;有的改革措施则存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难题,使得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有自主权时仍不敢自主使用,等等。今后,应对改革政策进行“专业化”评估诊断,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堵点,切实解决层层加码、明放暗收、制度不协调等堵点难点问题。同时,全面推动科研单位的管理机制和文化重塑,提升科研人员在科研管理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真正建立起以服务和保障科研活动为中心的科研组织管理体制和文化,让科研人员享有静心坐热“冷板凳”的宽松环境。

  (作者:何光喜 薛 姝,分别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