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北京市朝阳区“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取得五大实效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施剑松)4月2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举行的“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结题会上,记者了解到,面对当前困扰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难题,朝阳区通过“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借力11所实验校(园所)长达4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符合本区实际的解决策略。

  从诊断式督导标准到教师课堂操作系统

  2018年以来,朝阳区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组从寻找普通中小学诊断式督导标准入手,先后研发了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评价与指导手册并应用于课堂实践。

  立足朝阳区倡导的“理想教育文化”,课题组致力课堂教育教学转化,最终形成一套科学严谨、容易操作的教育教学操作系统——“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该范式以“师生合作成长共同体”为依托,包含建立“合作对话”思想,明确“合作对话”目的,确定“合作对话”主题,筹备“合作对话”活动,组织实施“合作对话”,建构“合作对话”成果,最终对“合作对话”进行评价。

  在具体实践中,课题实验校以“靶子课”和“单元备课”为主要抓手,践行“一个价值观”“两个方法论”“十二个教学策略”的核心育人理念,通过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和减负落地,达成培育“最佳公民”的最终目的。

  北师大基础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教授说,这个课题的鲜明特点是直面教育现实挑战,以朴实、扎实的研究,破解教育教学一线的“卡脖子”问题。据统计,四年来,课题组从一个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近400人,集体教研走进课堂近300次,并对500余节次“靶子课”和“单元备课说课”进行了深入研讨。四年下来,课题组累积存储视频资料4万多分钟,音频资料3万多分钟,照片资料万余张,文字资料百万字以上。

  课堂出真知 实践出实效

  结题会上,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物理教师徐先红介绍了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第一次全程亲历专家指导,我就意识到课题与以往不一样”,徐先红说,“‘合作对话’教学范式有理论指导、有操作方法、有实践案例,还有评价指南和测量工具,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让我在备课、上课时有了抓手,知道劲儿往哪用,减少了重复低端的劳动。”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作为首批课题实验校,四年来,学校从最薄弱的生物学科入手,发展到现在全学科、全学段扎实推进“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实验。校长王利如说,通过组织理论培训、专家入校指导、开展全员练课,三里屯一中三个校区全体教师都参与上展示课,跨学段、跨学科听课、评课,形成了专家、教师、同伴合作共赢的研究共同体。

  王利如说,参与课题的过程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让他们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也给教师自主发展预留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变革了学校的管理文化,优化了学校育人群体的关系。实验以来,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负担明显减轻。学校将多项荣誉收入囊中,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认可。

  据统计,朝阳区开展合作对话教育教学研究以来,11所实验校共计荣获74项荣誉,实验教师共计荣获75次国家级奖项、311次市级奖项、274次区级奖项,实验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五大实效支撑双减提质增效

  课题专家组成员孙恒芳说,课题对实验学校教学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教师的教学由碎片化转向结构化,由表面化转向深度化,由随意化转向逻辑化,真正把教学上升到了教育高度,这让减负增效成为可能。

  结题会上,专家组梳理出“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产生的五大实效。一是较大幅度地减轻了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实验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搭建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通道,缩短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周期;三是激发了中年教师的教育热情,提供了中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新途径;四是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五是为学校教育减负提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这是一项有思想、有灵魂,有理论创新、有鲜活生命力的变革,既有方法又有工具,还有科学的路径使其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空间。”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张志勇说。

  记者了解到,课题启动至今,“‘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先后召开了3次现场会,面向全国介绍经验。实践研究还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28篇主题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外,还出版了《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理想教育文化建构:“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实”文化践行理想教育》等学术专著。

  目前,“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已被朝阳区纳入2022年教育计划,拟全区推进,部分实验校也已转入全学科、全学段实验推进阶段。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