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又称地志、地记或方志,是综合记述某个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具有较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曹小云教授、曹嫄博士辑校的《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全十一册,以下简称《集成》),是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主编的《古代方言文献丛刊》成果之一,其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方言研究资源,极大地弥补了我国传统文献中对方言记录的不足。此书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称道,就其荦荦大者言之,约有如下数端:
一是搜集全面,集其大成。我国的方志修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现存旧方志(指1949年之前修撰的地方志)在八千种之上。1963-1972年,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以影印方式陆续出版九卷本《中国地方志所录方言汇编》(以下简称《汇编》),辑录270多种1949年之前修撰的方志中的方言数据,这是对旧方志中方言资料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搜求辑集,打开了旧方志语言研究的一个窗口。
《集成》全面系统地调查了7000余种旧方志,对其中所见的966种方言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整理点校,搜集更为全面,数量是《汇编》的3倍,且采用排印方式,辑录校勘,按方言区编排,无论从资料的丰富性、编排的科学性还是使用的便利性来说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集成》所辑录方言文献在地域上覆盖今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时间上早自南宋,下限为1949年;所涉方言包括官话、晋语、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平话和土话等主要汉语方言,也有少量壮语、苗语、瑶语、蒙古语等中国境内其他民族语言。《集成》是历代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的集大成之作,是对历代旧方志中方言文献的总体状况与学术价值一次全面的记录与梳理,有效弥补了历史方言研究资料的不足,为后续的各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二是考证详密,编排科学。《集成》对所收966种方言文献逐一撰写解题,对文献修撰者、成稿或刊刻时间、今所在省市县区、所辑文献出自原方志所在卷数、版本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整理者综合运用对校、本校、理校的方法,对辑出的方言文献进行了精心校勘,共出校记4500多条,保证了文本的可靠性。《集成》中出现了35000多条方俗词语及释义信息、10000多条方音信息,这些音义资源,对推进汉语历史方言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方志本身具有版本稀缺、底本漫漶、用字极不规范、内容陈陈相因、征引文献种类繁多难寻等特点,对整理、编辑、排版、校对、索引编制等环节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集成》有500万字的规模,在篇目编排方面,借鉴了最新的方言分区划片的理论,以方言区、片、小片类聚的方式,按地域由北而南,对辑出的文献进行重新编排。
三是攻坚克难,价值巨大。我国方言研究从汉代扬雄开始,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成果非常丰富,而对方言漫长的历史以及与复杂现实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与发掘却极为匮乏。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当然不是单一的,但古代方言学资料未能得到全面收集、科学整理,致使上述研究缺少必要的学术基础,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原因。
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的整理出版,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数量极少,质量也参差不齐,更谈不上全面、系统,远远无法满足方言学史研究、历史方言研究、汉语史研究、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等学科研究与发展的需要。
曹小云教授自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彼时,这宗资料的价值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文献的获取与传递也远不如今天这般便捷,种种艰辛可以想见。历经十余年,七千种方志逐一搜求翻检,最终从中搜集到966种方言文献。文献搜集完成后,又继续坐了四年冷板凳,终于把这批500万字的文献全数点校完毕。
《集成》全面收集、科学整理、系统集成古代方志中的方言学资料,价值重大、意义深远,它的出版,弥补了国内学术界几十年来方言文献资料整理的空白,为系统建构方言学、方言史、汉语史,传承和发展方言文化提供重要而珍贵的历史语料。
(作者:刘祖国,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