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张欣 记者 唐琪)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非遗”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表示,“非遗”进校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要重视对青少年的“非遗”教育,加强“非遗”教师团队培养及加大教材开发力度。
“‘非遗’课程进校园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宋亚平呼吁,教育部门应关注对青少年的“非遗”教育。
“具体来说,一是增强学校对青少年‘非遗’教育的重视度。在开展‘非遗’课程进校园之前,学校应该进行大力宣传,加强师生的重视程度。二是加强‘非遗’教师团队培养及加大开发教材力度。学校要对引入校园的‘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进行整体评估,甄选适合孩子们的项目,并让‘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教师参与其中。选择结合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课程内容,突出学校文化建设特色,研发出符合教育需要的非遗教材。三是政府部门要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和筛选优秀‘非遗’项目,并将其与进校园有效结合。”宋亚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