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再过一日就是元宵佳节,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前任校长孙用奇正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忽然接到江苏省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会长吴卫林的电话:“周老师去世了。”
一时间,震惊、怀疑、伤心涌上心头。1995年,周火生第一次走进大别山捐资助学,是孙用奇陪同,2018年,周火生第100次走进大别山区,还是孙用奇陪同。于他而言,逝去的是相识多年的挚友;于金寨县南溪镇的希望小学而言,逝去的是心怀大爱的慈善家;于受助学生而言,逝去的是循循善诱的亲人。
图为周火生老人与学生们在一起。图片来源:网络
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
一本书,6折到7.5折买进,8折卖出,利润往往只有几毛钱,攒到50万元得多久?
24年!这是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周火生的答案。
这些年,他先后骑坏了5辆三轮车,卖了数十万本图书,加上从牙缝中省下的伙食费,辛辛苦苦攒了近50万元。这些钱,他自己舍不得花,却毫不心疼地捐给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还发动昆山及周边各界爱心人士为革命老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200多万元。
1934年出生的周火生,自从昆山乡村简易师范毕业后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1994年,退休前一年,周火生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希望小学建成开学,想到“大眼睛”苏明娟充满期待的眼睛,义无反顾地捐了1000元。同年9月,他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得了3000元奖金,又全数捐出。
“那时一个学生一学期学费才20元,3000元不是个小数目啊。”因数额较大,孙用奇印象十分深刻,“收到汇款单,老校长十分重视,特地把我叫过来,让我认认真真给人家写封感谢信。”
令孙用奇没想到的是,与普通捐赠者不同,第二年春天,刚刚退休的周火生经过16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亲自来到南溪镇,走访了几所小学,调查了几十户贫困学龄儿童的家庭。
“两层小土楼,一间小小的教室里挤着70多个学生,课桌就是一块板子,板凳高高低低,都是学生自己从家带来的,窗户是纸糊的,没有电,学校连厕所都没有,一部分孩子的学费都是老师帮着垫付的……”周火生惊讶地发现,在这片为了革命事业献出10万儿女、走出了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红色土地,儿童失学率竟高达20%至30%。
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难过,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
24年的义卖,100次的奔赴
周火生退休工资不过百元,仅靠这点微薄薪水想要去帮助更多孩子上学,显然有点力不从心,怎么办?不如从苏州、上海图书批发市场进书,到昆山的学校义卖。
第一次义卖,他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千灯小学,不到一小时,图书销售一空,盈利53元,这坚定了周火生卖书助学的信心。
于是,在昆山街头巷尾、校园、企业,人们总是能看到一个消瘦的老人胸前挂着一捆书,背上背着一捆书,两手各拎一捆书,像骆驼一样走乡串镇。他不会骑自行车,又不舍得花钱乘车,外出卖书全靠步行。他也舍不得进餐馆,出门时总是带着水壶和干粮。
后来为了干活得力,他咬咬牙,花了404元买了一辆脚踏三轮车,并在上面插上“义卖图书捐助希望工程”的小旗子,挂着“大眼睛”的照片和希望小学的展板。最忙的时候,一天要骑车5个小时,跑四五所学校。24年间,他骑坏过5辆三轮车,体重只有八十几斤的他,常常扛着比自己还重的书去挤公交车。
从为人师表的老师,到“流动商贩”,起初,周火生觉得有些难为情,社会上也有些风言风语,但很快他就想通了:“我卖书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为了金寨的孩子们。”
为了将爱心精准送达,他并没有一捐了之,而是亲自送到南溪镇。从昆山到大别山,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单程600多公里,最多耗时16个小时。1次、10次、第30次、第70次……有人算过,这些年他两地往返达1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
2016年,周火生患上脑梗;2017年,老伴林菊英去世;2018年1月,他在义卖图书时突发疾病,后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孙用奇劝道:“不要再来了,贫困生已经不多了。”但周火生却说:“哪怕还有一名贫困生,我都要来……”
2018年5月19日,已入耄耋之年的他在医生的陪同下第100次来到金寨捐资助学。在出发前,他说:“第100次不是终点,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助学之路,第101次、102次、103次,生命不息,希望不停。”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作为一个外省人,周火生对南溪镇的情况,摸得比当地教育部门还熟。这让后来负责全镇所有学校的孙用奇十分钦佩:“他甚至连哪个学校有多少贫困生,哪个贫困生家庭情况怎么样,都了如指掌。”
图为周火生老人与学生们在一起。图片来源:网络
1997年,张玉芳取得了南溪镇中考第一的好成绩,但迫于家境贫困,在填报志愿时,决心舍弃大学梦,填一所中专。周火生得知情况后在昆山四处奔走,最终,玉山镇同心村村委会决定资助张玉芳直到她大学毕业。
2004年,张玉芳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记者。工作的第一个月,她在采访中遇到了一名贫困生,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想到了周火生,她一下子资助了对方200元,而当时她的月薪只有800元。“我想对周爷爷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吴卫林夫妻与周火生相识于2004年夏天。他们第一次跟着周老师来到金寨,亲眼目睹了大山里贫困落后的教育面貌,也被周老师的助学故事深深感染。2010年,他们和一批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了“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这些年来,周火生和志愿者们、爱心企业一共为金寨捐款1200多万元,16所希望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1300多名受助学生重拾书本,其中40余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原本只是周火生一个人行动,现在变成了一个爱心的大家庭在行动,原先主要支持大别山区,现在拓展到西部贫困地区。
2022年2月14日,周火生走了,享年88岁。一收到噩耗,孙用奇就准备立刻动身去昆山吊唁,后因苏州疫情防控未能成行。一念至此,遗憾、怀念、鼓舞等情绪又纷至沓来,孙用奇喃喃念叨:“火生、火生,‘爱心之火、生生不息’,真是人如其名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王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