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熊杰 通讯员 欧阳桂莲)冬奥专列在以350km/h运行时,无论正常行驶还是穿行隧道,车厢内杯中水不动,耳畔无噪音。近日,许多乘坐过北京冬奥专列的外国运动员无比兴奋,他们描述乘车体验“像是在未来”。这是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肖望强教授团队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声学实验室合作研发的专用粒子阻尼装置,其构建起一层隐形的“隔声护盾”,有效解决车厢中低频噪声的问题。
本届冬奥会专列是世界上首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当速度越高时,风阻与摩擦越大,在保障车身结构轻量化的同时,噪声控制会变得很艰难,这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设计冬奥专列车厢时,对比国内外顶尖噪声控制技术,最终确定采用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肖望强教授团队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解决车厢中低频噪声。
早前,肖望强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技术,已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成功应用。如今,为保障京张线冬奥列车在时速350公里的运行速度下舒适的声环境,肖望强教授团队和长客轨道客车声学实验室团队联合攻关,最终克服技术难题突破创新,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上针对轮轨和空气涡激等振动激励源,在冬奥4动4拖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结构上专门研制冬奥列车专用粒子阻尼装置,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