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北京冬奥会也是美育的大课堂

  满眼蜿蜒壮美的“雪长城”,诗情画意的奥运场馆“冰丝带”“冰菱花”“雪如意”和“雪游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首钢“大跳台”炫酷赛道,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中国“汉字+书法+剪纸”三位于一体的会徽“冬梦”创意,古老七衡六间图的奖牌设计……这些中国元素,摇身“双创”一变,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独特标识和精神记忆。各国运动健儿、多国赛事官员、新闻媒体和国家元首的齐聚,开幕式极具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华美学精神的表达与展现,让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让奥林匹克精神在那一刻闪闪发光。可以说,北京冬奥会不仅仅是一场世界冰雪运动的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别开生面、绚烂无比的美育融合大课堂。

  开幕式——中国式的审美浪漫

  把北京第24届冬奥会、开幕时间2月4日与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重合对接,这样的创意设计不只是数字上的巧合,更是古老的立春寓意与现代美学表达方式紧密结合,在开幕的倒数时刻于全世界的观众心里快速聚集,世界进入到了北京时间。

  代表90个国家的“小雪花”,在蔚蓝的夜色中翩翩起舞,共同构建、汇聚成奥运五环下的“大雪花”;用不点火替代点火,用微火取代大火,主火炬极具中国美学精神的意象点火在全世界观众心中“熊熊燃烧”了起来,在灯光璀璨、表演绚烂的鸟巢拉开了冬奥会中国式浪漫的大幕。这一番创意和设计,充分践行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和“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深刻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以小见大、一叶知秋、见微知著,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的中华美学精神,也是中国古老的“变不离宗”“同则不继”“大道至简”“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在中国艺术上的鲜明体现,比如中国传统音乐注重“一曲多变”,中国传统书法讲求“笔断意连”,中国传统戏曲强调“一桌二椅”……这都是中国价值观、哲学观、世界观的意境表达。

  比赛中——力与美的深度融合

  随着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的有序展开,各国运动员们积极投身比赛,在充分展现竞技和美感的同时,也深刻践行着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冬奥会“高危、高难、高技能”项目的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和高山滑雪,无疑是技巧、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不仅需要运动员有非常好的速度基础,有超凡的身体平衡能力、空中控制能力和美感表达能力,更需要有非凡的胆识和勇气。2月10日,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的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蔡雪桐、刘佳宇、邱冷凌空傲雪,挑战了1080转体动作。虽然没能登上领奖台,但三位选手的“空中舞蹈”,展现了舒展大气的美学表达能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的创造和表达,从来都是有控制的自由和舒展的结合,是对比与统一的组合,更是力与美的融合。这一点,在花样滑冰这一历史悠久的冬季奥运项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速度、力量、技巧和美感相结合的运动,花样滑冰是音乐引领、技术编排、造型设计等要素的集中糅合,也是运动员表演风格背后文化自信的充分展现。对于花样滑冰而言,音乐是灵魂,犹如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一般不可分割、融为一体。比赛中,选手的动作技术编排,特别是体态动作的时间、空间、能量、重量、平衡、伸展的流畅表达与面部神态情绪情感的传达交流,与音乐音响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调性、句段结构、歌词意境、和声层次、配器音色以及旋律的呼吸、起伏、高潮的细腻表达与风格诠释上的契合度、精细度和理解度,是各国选手竞技艺术与创造的关键,也是评审评判的重要打分要素。在选配音乐上,各国参赛团队通常要考虑选手的个性特点、技术优势、表演风格、形象塑造和艺术表达等因素,以及合理运用赛事规则、做好案头研究(包括对历届选手和本届对手的分析)和对主办国文化精神的理解,来确定合适的参赛表演曲目、动作技术编排和服饰造型设计。比如,中国运动员金博洋所展现的中国功夫《卧虎藏龙》,彭程、金杨敞开的冰雪《夜宴》,王诗玥和柳鑫宇身着《千里江山图》的服饰造型,加上娓娓流淌的中国音乐风,让全世界观众都能看得懂、听得见、入得心。因此,运动素养、音乐素养、人文素养、合作能力以及大赛经验,常常决定着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赛场外——美的精神的超越和团结

  不论是精彩绝伦的竞技表现,振臂高呼的呐喊雀跃,满眼泪水的无奈遗憾,还是细致认真的赛前准备,精准研判的裁判打分,齐声呐喊的观众助威,抑或疫情防控的严格约束,组织有序的赛会安排,温暖贴心的志愿服务,中国人民的热忱友好,无不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坚守,无不是中华审美风范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达。

  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18岁的谷爱凌在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后谈道: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类的,而不是分化我们的。这份团结,不只是打破每个人的界限,让更多的运动员走向形式上的团结,而是超越竞技、超越文化、超越政治隔阂,走向精神上的团结,走向向真、向善、向美、向爱、向和平的大团结。这是十分伟大而高尚的美,是品德之美、情操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中国精神旗帜的高扬,是一起向未来的美好。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也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生动诠释。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绚烂无比的美育融合的大课堂上,睁开眼睛、敞开耳朵,在感知运动带来的速度与激情之时,努力捕捉力与美的统一,体验艺术与科技的融通,拥抱属于新时代青少年的美好生活和美丽世界。(作者许洪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