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范佳凤 记者 刘盾)一系列变化正在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校园落地发生,实验室建设累计投入超1亿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872台件,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进一步满足师生科研和学习需求。综合体育馆和智慧校园建设加速推进,校园道路交通和宿舍楼宇优化升级,校园环境提亮增绿,提升师生生活品质。
这是五邑大学着力解决一批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绩的缩影。学校按照“小切口、发力准、效果佳”的标准,从最困难的师生、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加大推动落实民生实事的力度。学校实行节点式督查,对照实事清单一件一件抓落实,顺利完成学校协办的市级民生微实事,学校和二级单位党组织民生实事完成率为100%,问题清单变成了满意答卷。
为更好解决退休教职工看病报销问题,学校积极与广东江门市人社局等部门沟通联系,为所有离退休老干部购买基本医疗保险,方便老干部购买药品和住院报销。针对退休教职工行动不便等问题,五邑大学与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开展常见病上门问诊服务。学校同时组织200余名学生志愿者,分批次探望离退休老干部,通过教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等,向离退休教职工传递关心关爱。
五邑大学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3379批次,累计服务时长达7万余小时,让“党旗红”跟“志愿红”交相辉映。2021年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主题,结合“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从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5个方面开展,共组建277支实践队伍,近3000名师生参与其中。
在江门市蓬江区杜阮凉瓜小镇等地,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邑筑乡梦”队开展科技助农活动,运用新兴技术对杜阮凉瓜进行宣传推广等。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课题组围绕牛大力开展研究,持续推动相关产业高值化发展。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邑承红途”团队深入挖掘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等百年历史古村的红色文化,致力于实现大众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五邑大学还瞄准关键领域优化学科布局,锚定“四个面向”提升科研能力,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添砖加瓦。学校科研人员把“碳基的柔性触觉传感技术”,运用在人体可穿戴器件、中医把脉可视化、高铁表面空气动力学测试等领域,数字化建模项目成果为江门市新型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运行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