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10月9日讯(记者 高众 欧媚)“无论是扎根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数年攻关,还是前行在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征程,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始终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研报国与创业报国,殊途同归。”今天下午,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宋哲介绍了参加大赛的感受和体会。
据报道,全球通信卫星测量市场规模达千亿级,自201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计划。而我国的卫星测量仪一度面临“精度不足”“效率低下”“功能单一”“价格高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哲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学“星网测通”团队潜心研究十余年,自力更生,发明系列测量仪,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相关产品和设备支持了我国多个重大型号的研制工作,包括神州、天通和北斗。
回望过往,宋哲表示:“在参加‘互联网+’之前,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是在和‘物’打交道。我推公式,我编程序,我努力地去解开由一个个复杂的问题所缠成的绳结,我乐此不疲。但‘互联网+’,给了我一个更丰富更盛大的舞台,它让我开始学会了和‘人’打交道。从参加比赛到现在,我有幸见到了非常多的投资人导师和青年创业者们。我聆听着投资人老师的智慧,也汲取着青年创业者们的热情。我学会了原来创业需要‘抓人、抓钱、抓方向’,我明白了什么是商业模式、什么是盈利模式,我了解到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各种政策和便利条件,也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上的决心。无论前方的“拦路虎”是调不出的程序还是找不到的投资,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所谓‘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