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人物> 文章详情页

卫兴华:追时间的人、追真理的人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但在他的学生心中,他房间里的灯光似乎永远都亮着。深夜披衣笔耕不辍的身影一直伴随着他,四十年、五十年,直到著作等身,各级各类的奖状、证书、勋章越来越多,甚至直到罹患疾病,他仍然不知疲惫。他是“追时间”的人,更是“追真理”的人。

  一个“追”字,伴随了卫老一生。他年轻时曾立下志愿,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奋斗一生。于是,他与书为伴,从《资本论》开始,经典书籍不知看了多少遍。“不同的章节我看的次数不一样,看得多的,有30遍、40遍的。理论的东西,特别是最核心的理论部分,要反复地看。”卫老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他为记者展示过他读的一本《资本论》,有些泛黄的书页上满是批注,有的页面批注字数甚至多过了原文。卫兴华曾告诉记者,这是他做学问之道,也是他育人之道。

  吃透原典,才能跳出原典。他的学生,经济学家洪银兴记得,卫老告诉他们要一遍遍读经典,还不忘了提醒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卫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反复讲学风和治学态度。‘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只唯实’,敢于和善于独立思考、探索真理。他叮嘱我们,不能做‘风派理论家’。”洪银兴说。

  他不要求学生的理论观点与其一致,鼓励大家提出不同意见。“经济学的发展、理论的发展是不怕交锋的。”卫兴华曾这样说。他认为,理论应是真理的喉舌,要为劳动人民、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讲话,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邱海平还记得,卫老生前有一项纪录很难被打破,就是他发表的20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的大量学术著作和教材。如果卫老想到一个问题,会不眠不休,直到研究清楚为止。因此,和他有过编读往来的记者和编辑也会记得,卫老交稿的时间总是“提前”的,无论任何时候有需求,哪怕深夜,只要发出信息,他总会第一时间上线,写就一篇学理深刻的文章。卫老的文章,哪怕有标点的疏漏,他也会及时告知。求真务实,可以说写在了这位“大先生”的血液里。

  卫老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时候,已经90高龄,他却在那次的颁奖会上发表了著名的“燃烧”论。他说,他不要“发挥余热”。“那是炭火烧完了,变成灰烬后还有的一点热气。我还要继续燃烧,我燃烧得还很旺。”

  卫兴华就这样燃烧到最后一刻。洪银兴还记得他对学生们的希冀。“我们在行动时应该时时有这样一个信念:怎么把我们国家的经济工作搞得更好,怎么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强盛……我们应该成为人民的经济学家,应该成为人民拥护的经济学家,替老百姓、替人民说话的经济学家。”

  他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告诫学子:“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这是一位经济学大先生对学生的殷殷希望。(记者 姚晓丹)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