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我回国的第307天,也是我作为教师在国内迎来的第一个教师节。
回国前,我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多年。每次去上课,我的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和感恩,我从心底里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回国前两年,由于自己的工作重心在中白工业园区,每周只能给学生上两次课,但当我在讲台上与学生们分享知识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眼里的渴望以及对我这位老师的认同。我不仅对学生们进行口语和阅读训练,还会结合身边时事插入各种话题和他们展开讨论。比如在中秋节我们会谈论家人,很多学生都是从外地来到首都明斯克求学,能够有机会诉说心声对他们来说很难得。我记得伊琳娜提到自己很久没见的妹妹时哭了出来;廖沙在回想黑海边父亲教他游泳的经历时,眼里透着感恩和坚毅。我想,老师这个角色绝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帮助学生去寻求自己心之所向的陪伴者、引路人。所以,我立志当一位好老师,像自己的爷爷奶奶那样,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份使命光荣,这份责任重大。
作者在给学生上课
我担任过政府外事系统的俄语翻译,也在中国企业海外工业园从事过建设和科技孵化投资工作。对我来说,“回国”是听从内心召唤而作出的正确决定。但回国之后是否继续选择教师职业,是否回母校任教,这是我回国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我的母校——江苏师范大学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们对我的培养认真负责,学长前辈们无私地和我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学校更是为我开启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在白俄罗斯的学习生活并不容易,但也的确能助人成长。身在海外,学到的是知识,感受的是另一种文化。我知道了世界很大、生活方式很多,我学会了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体会到祖国强大对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影响有多大。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有着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我们,作为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理应对中国的未来有所担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中国青年应担的责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助力民心相通;我们熟知国内外相关学科在教材、教学方式、应用场景、职业发展路径上的不同,可以借鉴经验,予以优化;我们了解国际前沿学科的发展,也知道国内学科建设的需求;我们在国内有无话不谈的朋友,在海外也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能更好地联合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共同为人类发展贡献力量。
于我而言,回母校任教,不仅可以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理想信念,也是我对母校的感恩。我希望可以像当年培养、帮助我的前辈一样,为拥有无限可能的年轻人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在未来也可能成为教师,将我们的信念与坚持继续传播下去。回国,回家,回到哺育自己的亲人身边,回到年少时接受过教育和帮助的地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的知识、信念分享给需要的人,这就是我的初衷。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海归青年教师,能否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能否做到心怀“国之大者”,能否担当起国家和社会的信任,需要用行动来回答。
教书育人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做一名好老师对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今年夏天我当了父亲,如何哺育新生儿成了我这个“新手”爸爸必须面对的问题。科学育儿是一门系统学问,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等,想掌握任何一门都需要积累和沉淀。我一直相信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要让专业的人来做,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敬畏和思考。成为家长后,我才意识到,父母要基于多大的信任和期望,才能把孩子托付给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又肩负着多少“老师”这个称谓所承载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当老师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儿,更需要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有爱。
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能够秉持对专业精益求精的用心、对科研持之以恒的耐心、对事业和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心,再加上充分的实践经验,成为能够带给学生希望和启迪的好伙伴;我希望尽我所能,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理念给我的孩子和学生,等将来有一天,他们也可以怀着更加包容的心拥抱自己,拥抱身边的亲人朋友,带着对祖国的爱走出国门看看,再带着对世界的爱回到家乡;我也希望当年自己在国外教过的学生可以常来中国看看,与我在中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园。
2009年,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开始了海外求学之路。2021年,学成归来的我,回到了培养我的母校,与这里朝气蓬勃的同学分享我的收获和体会。“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很多人一样,今天我能投身这份事业,能为社会作一些贡献,和自幼老师们的教导与培养是分不开的,立志成为我的老师那样的人,是我发自内心的渴望。(作者 曹晨 系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中白工业园科创中心投资总监,现就职于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