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表演艺术家倾心倡导红色教育

  8月31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诗意中国》研讨会上,各位艺术家的发言振奋人心,隐藏着红色教育的密码。简记如下:

李双江: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歌

  我参加了多次中国教育电视台组织的《诗意中国﹒红色记忆》节目录制,我每次都激动万分,因为《诗意中国﹒红色记忆》里的作品是认真的,不是商品化的,它是用情感来讴歌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人民。

  我唱了60年的红歌,大概每年要为战士演出300场。我别的不懂,但我懂得如何让战士、老百姓、学生们喜欢我们的歌,因为我们唱的都是正能量的歌曲。我们要提供最优质的节目,要提供能够提升孩子思想情怀的内容,这些内容要经得起思考、经得起推敲,不能断档。

  所以我想,我们在总结过去的时候,想到未来,我们拿出什么东西来对得起孩子们,对得起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将心比心,现在正是时候,咱们奋起为这栏节目加油吧!

孙维民: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孙维民.jpg

  自己从当兵开始,从事了几十年主旋律、红色题材影片的演出。参加《诗意中国﹒红色记忆》节目的演出,我倍感亲切。

  《诗意中国﹒红色记忆》深入到部队,深入到孩子们中间,深入到广大的牧民中间,到老区去,到草原去,这就是坚持我们的文艺方向的问题。从观众的掌声中,从他们激动的呐喊中,我看到一张张被红色经典诗歌所震撼的脸。我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感受到欣慰,感受到了艺术工作者的愉悦。我更加认识到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是艺术创作的根基,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充满活力。

郭凯敏:《诗意中国﹒红色记忆》体现了文化自信

郭凯敏.jpg

  参加《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演出,我有这么一个很深的感受,在当今文艺评论和文艺批评比较缺乏的前提之下,出现了《诗意中国》,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确实值得艺术界乃至做思想工作的人去思考。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自信。因为英雄、诗意,都发自于中国文化的沉淀。

  演出现场的效果,说句实话,我认为不亚于那些所谓的歌星。我们的演出是直击心灵的,因为这些诗歌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

齐克健:“中国共产党万岁!”

  我们每演出完一场以后,谢幕的时候都要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所有在场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共同唱这首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心潮澎湃。我还记着这样一个画面,当这首歌唱完的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他泪流满面。真的,我非常感动。这说明什么呢?就像刚才我们探讨的那些问题,这一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那么别人就去占领了。我们占领了,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是一种革命传统,是正能量,告诉现在的青少年,我们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我们党走过了10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是怎么来的。

卢奇:让正能量占领“三点半”以后的舞台

卢奇.jpg

  《诗意中国﹒红色记忆》这个节目很重要,充满了正能量。凡是看了这个节目的人都非常受感动、受感染、被打动,它确实是正能量的,到任何地方去都是行得通的,而且是立得住的。很多节目我都热泪盈眶,受感染、受教育。

  俗气、媚气、庸俗、灰色的东西,对青少年是有影响的。我们做公益,不要收入,就是正能量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宣传伟人的思想,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责任重大,以后还要出很多好节目。

  “三点半”以后,学生下课了,我们的正能量就要占领这个舞台,争取我们的青少年。我们要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对下一代的影响。希望我们能够得到提高,点点滴滴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表达好每一首诗、每一首歌、每一个节目。

林江国:用英雄的故事和语言重新唤起大家的记忆

林江国.jpg

  当初接到方志敏这个角色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像我这个年纪的,或者比我年轻的,他们来问我,你要演谁?我说,演方志敏。他们说,噢,抗日的。还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方志敏这个人。所以我当时脑子里想闪过一个想法,我就觉得,哇,这个挺可怕的。我40岁左右,比我年轻的或者跟我同龄的人,他们竟然已经不知道我们的革命先烈,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那么多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鲜血,付出了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这样的生活,可是这些先烈竟然已经有人不知道了,包括我将要饰演的刘志丹。导演说,像方志敏、刘志丹这样的人,再不去拍,可能后人都忘记了。所以我觉得《诗意中国》,通过晚会的形式,关注包括像吕梁这些地方的烈士们,用他们的形象、他们的语言重新唤起大家的记忆。红色记忆就好比是一把钥匙,把中国红色记忆宝库的大门打开了,把红色的基因重新注入年轻人身上。这是红色记忆最伟大的一个地方。

温玉娟:这种传承我们不能丢

温玉娟.jpg

  《诗意中国﹒红色记忆》,一看你是“诗意”,还是诗朗诵,很多地方可能不愿意接受,就说,观众没人看呢。但是看完这台晚会的人,依然会感受到,我们台上尽管没有流量明星,都是老艺术家,但是看完之后,观众是难忘的,是可以回味的。这种传承的东西,我们不能丢。

  我们团演《江姐》已经演了好多代,我前天晚上又去看了一场,依然让我感动。沈养斋对江姐说,你可以生,你有家有父母,我也可以让你死。江姐说:“一死有何难,处处是青山。”那时候的革命者,怎么能有那种无畏的精神?就是为了他身边的老百姓能够吃得好、穿得好,能够到和平年代里去生活,所以他赴汤蹈火,宁愿用生命去践行理想。

  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东西,我们怎么传承给下一代?就是能够坚守。我们有这种红色的传承,有这种基因,能够时刻站在国家的立场,能够时刻拥护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的今天?没有先烈,哪有我们的今天?

张华敏:为红色土地留下一首歌

  我是1991年的兵,各种晚会演出都参加过,但是从来没有像在《诗意中国﹒红色记忆》这样的舞台上、这样的一种氛围里,让人感动着、感慨着、感化着。

  到了吕梁,我就觉得要给吕梁所在的这片红色根据地留下一首歌。只有我在里边,我真正去把这个歌拍了,我到了这里了,我才觉得我真的尽到了我应该尽的心。我站在那个地方去歌颂这片红色的土地,我觉得感染力是不一样的。

  《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每一场演出都能引起轰动效应,凡是看过的人无不称赞叫好,激动万分。我有一个姐姐,疫情期间在香港回不来,她是《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忠实观众,每场都愿意看,要是哪次看不上了,我就把链接发给她。有一天,她看完后从香港打来电话,泣不成声。她看到这些革命先烈,看到这些演员,听到这样的朗诵,就问我,谁是导演,谁是撰稿,让我这么感动!

臧金生:一起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我参加了《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演出活动,感受非常深刻。所有的演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主题明确、形式新颖、品质高端。

  首先,这些作品歌颂党、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新时代,这个主题是非常明确的。我认为,《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晚会,从构思、结构、形式、效果等,都体现了思想与内容的统一、主题与形式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LED背景音乐、主持人串联词、每一个节目画面的唯美,等等,始终贯穿整个演出过程。

  《诗意中国﹒红色记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雅与通俗相结合,诗文与歌乐相结合。

张宏:无愧于先贤,无愧于英雄,无愧于时代

张宏.jpg

  用朗诵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落到实处了。教育是春风化雨,是每一个民族永恒的、首要的使命,尽管处身在资本横行的时代,但我们始终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诗意中国﹒红色记忆》通过诗意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是我们栏目的初心,台里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听我汇报了方案后,每个人都很激动,记得说到激动处,我几次哽咽。

  同时,更要感谢各位参演的演员。所有来《诗意中国》的演员都知道,我们的舞台是高标准的、但是是清贫的,演出场地有时在剧院,有时会在户外,每个节目的演员也不能完全固定。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提前备稿,还要顶着酷暑或者寒冷不厌其烦地和不同的演员去磨合,去彩排、走台、合成,但是大家毫无怨言,在舞台上非常严谨专业;在生活中又非常谦和。我们真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一个团队。特别要提到我的恩师乔榛老师,大家都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但他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彩排,从头看到尾,还会给我们提出指导意见,我记得杭州首演结束后,乔老师非常激动地说,这台《诗意中国·红色记忆》超越了十年前他发起主创的《红色箴言》,舞台更丰富、内容更饱满、形式更加震撼。

  特别要感谢各地的合作单位。我们走进了浙江,走到红船启航、红船精神发端的地方,然后是太行山、吕梁山革命老区等地。各地都非常重视,给予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到了吕梁,当地人民真的是把吕梁精神贯穿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对我们的影响和触动非常大。整个过程,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中被感动着。所到之处,我们会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创作了《回家吧,秀松》《信仰·青春》《吕梁英雄谱》《嫁给勋章就是嫁给了你》等原创情景朗诵诗,演出时非常有共鸣,反响巨大。

  近来,我们欣慰地看到文艺界开始大力度地整顿一些诟病已久的乱象,我们拍手称快。什么“饭圈文化”“流量明星”这是多年来我们最痛心的现象,在《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字典里,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允许存在这样的概念。守正创新是《诗意中国﹒红色记忆》一以贯之的宗旨,我们将继续努力,用优秀的、优美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充实三点半后的时间,我们才能无愧于先贤,无愧于英雄,无愧于时代。

非也:我从小就崇尚英雄

非也.jpg

  我是一个从小就非常有英雄情结的人,从小就崇尚英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朗诵情景剧,尽情地讴歌,我觉得无比幸福。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首场演出,我们排练的时候,“90后”“00后”的伴舞根本不懂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难,根本不懂我们的诗词在说什么,所以彩排的时候都吊儿郎当的,搞得导演很着急地给他们讲戏。在晚上呈现的时候,一位小伙子在舞台演一位烈士躺倒在舞台上,最后呼唤军魂把他唤醒。他泣不成声,在舞台上躺着一直哭,听着演员的朗诵,一直哭,哭到台下抱着演员。这是一个“00后”。

  去了吕梁,我们的演员们一定要去蔡家崖的晋绥边区纪念馆参观,因为吕梁是当年的“小延安”,老百姓们只要家里有粮,就先给我们的子弟兵,先支援前线。到了这样一个革命老区,艺术们先去瞻仰革命烈士,先去感受这种革命情怀,然后站在流淌着烈士鲜血,已经沉浸了七八十年的那块土地上去演出。你想,他们的心理沉淀是多么厚重。

  所以《诗意中国﹒红色记忆》的演出,与其他演出是不一样的。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台上到台下,所有的人、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情感都是真的,我们说的是真话,表演的是真事,这就是我们能走到今天的原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桂青)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