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宋婷 记者 杨三喜)大学课堂教学,学生除了学习专门的知识,还能把知识与行业动态结合起来,生产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来。近几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系列“课程媒体”,走出了一条把“媒体”办到课堂上的新路子。
在课堂上,教师刘海明尝试将课程知识与新闻生产结合起来,让专业知识变成新闻生产的动力。在刘海明任教的“新闻评论”“传媒伦理与法规”等课程中,均摸索出了为课程量身定做的课程报纸和课程电视节目。经过几年的摸索,评论课的《新闻·声报》和电视节目《新闻·讲场》,伦理法规的《新闻·德报》和电视节目《道德·观察》,都已经成为“定期连续”出品的“媒体”了。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田学娟看来,相比于传统的纯理论学习,实践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习过程也不那么枯燥。
教学成果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课程化媒体”采用的是将教学成果“有形化”的方式。“课程化媒体”为课程作品提供平台,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当课堂教学结束时,评论、电视节目等系列的“成果”已经摆到了考场的讲台上。
“生产多种新闻样式新闻产品的能力,其实是一种课程融合能力。现在主要谈媒介融合,而我们谈的是课程融合,即课程和行业发展的融合。”刘海明说。他希望让学生通过每门课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报纸和电视节目,达到既能懂理论,又能把理论跟传媒业界的最新动态结合起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