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文章详情页

南越王珍宝亮相国博

  西汉南越王龙钮金印、珍贵罕见的丝缕玉衣、见证广州建城史的“蕃禺”铜鼎、颇具岭南特色的炊食器具……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通过广州近年考古发掘的代表性文物,系统展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趁天下大乱之际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汉武帝时期,灭南越国,岭南地区再次成为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经过秦汉帝国400多年的积极经营与大力开发,岭南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十分繁荣,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

  此次展览分为“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丝路序章”四个单元,展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宫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珍贵文物330余件(组)。

 

  在第一单元,一枚“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透过放大镜,可以清晰看到雕刻精美的龙形印钮和篆书印文。这枚金印1983年出土于象岗南越王墓,是中国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大的西汉金印,也是两汉时期唯一的龙钮帝玺,印证了史籍中第二代南越王僭号为“南越文帝”的记载。金印放置于墓主人胸腹部位,是墓主人身份最可靠的物证。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专用的殓具。与龙钮金印一同出土的丝缕玉衣,由2291枚玉片用丝线编缀而成。策展人翟胜利介绍,这件对襟形式的丝缕玉衣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类型,其制作年代应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是国内迄今所见年代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文化表现出显著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南越王墓出土的漆木屏风,生动体现了汉代岭南地区汉、楚、越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展厅里的屏风复原件,高1.8米,宽3米,左右两面折屏可进行180度的开合。屏风顶饰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双面兽和朱雀;漆木屏壁上绘有红黑两色的卷云纹图案,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鎏金铜托座为一跪坐力士用口衔蛇、双手操蛇的造型,力士服饰、体貌为典型的越人,而食蛇也是古代越人传统;蟠龙形托座将古越人图腾中的蛇、蛙与中原地区崇拜的龙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多元信仰观念的杂糅。这些铜屏风构件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此次在国博成套展出,令观众大饱眼福。

  造型独特的陶鸮形五联罐、炉壁上饰有乳猪的方形铜烤炉、胡人形象的陶俑座灯、海外舶来的香料和玻璃饰品……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文物,勾勒出汉代广州地区的生活百态,也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交往的繁盛。

  邹雅婷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