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文章详情页

他们为什么逃离“饭圈”?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题:他们为什么逃离“饭圈”?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塌房’或许无人伤亡,但很多人的心却碎了。”一些资深粉丝这样描述“脱粉”的过程。虽然痛苦纠结,一些人还是决然离开。他们为何逃离“饭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数十位曾经的“饭圈”成员及文化观察者。

  当纯粹的喜爱沦为氪金游戏

  记者采访的对象中,不少是追星四五年甚至时间更长的资深粉丝,他们离开“饭圈”的普遍感受是“累觉不爱”。

  小张曾是某明星应援站成员。他的离开,是因为圈内“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每次活动都需要制作宣传物料、准备应援物品、组织粉丝参与等,要做的工作非常多、非常细,每一项都要抠。”

  后援会中,数据、投票、前线、文案、美工、策划、公关等各组分工明确。有粉丝说:“直接开广告公司都没问题。”

  追星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前看MV是因为喜欢,现在为了跟其他家粉丝竞争,要拼命刷着看。”有粉丝说。

  同时,也有人深深体会到“割韭菜”的痛感和荒谬。

  从15岁到20岁,“玉米友”一直是狂热的追星族。去年,她毅然离开“饭圈”,扔掉了堆满房间、印着偶像名字的毛绒玩具、海报、文具,在电脑里删除了所有精心整理的文件夹。在她眼里,“饭圈”正演变为一个组织严密的“江湖”,追星沦为一场氪金游戏。

  如今,某偶像团体应援组招聘,要求微博管理岗位应聘者集资不少于1000元,超话(微博超级话题)等级11级以上;文案和美工都要求集资超过500元,超话等级10级以上。

  花大力气为偶像氪金使其出道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粉丝说,“我一个没什么钱的也花了上万元”,“有人一次能投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还有为追星卖车卖房的”。

  大学生小T从小学五年级一直追星至去年。偶像每次回归,她都会花5000多元力挺。令她不适的是,粉丝中越来越弥漫着拜金的味道,以金钱实力划分三六九等。比如,领取应援物时,被要求出示买专辑的证明,最少5张;超话等级则最低7级。“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又不打投又不花钱,拿什么证明你爱哥哥”,这样的言论屡见不鲜。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认为,在“使命感”与荣誉感的催眠下,粉丝全身心投入追逐偶像的乌托邦。但这一所谓乌托邦实际上由商业力量操纵——同一模式化的选秀,都是数据至上的流行文化产业链。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玉玊说,平台刺激粉丝刷销量打榜,人为塑造指标,经纪公司制造竞争,营销号推波助澜……种种诱导粉丝过度消费以及控制评论的行为机制,是粉丝经济乱象的根源所在。

  “花猫小子”告诉记者,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真正摆脱“饭圈”的影响。“在应援会收工的一天,我把卡里所有的钱都买专辑了,一分钱没剩。可是却被身边的一个富二代鄙视。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以金钱区分高下的圈子很差,我不能成为别人炫富和挣钱的工具。那一刻,‘饭圈’的光环一下暗淡了。”

  暴力愈演愈烈、戾气越来越重的圈子

  小花曾是一名资深粉丝,离开“饭圈”,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恐惧。

  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被“人肉”,被辱骂、被骚扰,甚至被曝光信息。“网络暴力太可怕了。那些日子里我不敢开电脑、不敢看手机,从来没见过的脏话劈头盖脸冲过来。我睡不着觉,每天担心有人破门而入。”小花说。

  频频挑起的网络骂战、站队互撕,让很多粉丝不安。情绪激烈的粉丝往往非黑即白,一言不合就暴怒,在公众场合叫骂或“人肉”对手。“现在的‘饭圈’乌烟瘴气戾气太重了。”“丸子”感慨,“粉丝会因一句话、一个帖子甚至一个细节就在网络上大肆开战。”

  小李说,在“饭圈”里,“属性”或“粉籍”(喜欢哪位明星,讨厌哪位明星之类)要写得很清楚。“如果粉丝喜欢不止一个人,对于‘唯粉’(只喜欢某一团体中的一个成员)来说就是在降低偶像的流量,属于不忠,会被鄙视。这种精神控制很可怕。”

  小王是名大二学生,上学期为了几场互撕彻夜鏖战,两门挂科。拿到成绩单,这个一向的学霸感觉突然被冰水浇透了:“花了那么多精力与一些无谓的人缠斗,我是疯了吧?再这么混下去,就会失去自我。”

  王玉玊注意到,“饭圈”骂战基本套路其实大同小异,在有限的几个故事框架里复制加工,强调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叙事逻辑。这种话题、故事的复制传播,会增强粉丝的成就感,刺激他们付出更多时间、金钱,最终提升运营方和偶像的商业收益。

  粉丝研究学者王宁馨说,骂战愈演愈烈的另一原因是,一些职业粉丝通过营销号编造爆料、“火上浇油”。另外,“饭圈”行为之所以声势浩大,也因为这些行动以匿名性和群体性方式完成,代价和成本都很低。

  人设频频崩塌,理想光环破灭

  “他刚出道时太迷人了。歌词是那么阳光,歌声超级有感染力。”宁宁曾是某知名男星的粉丝,没想到有一天“爱豆”会“塌房”。

  负面新闻出来时,宁宁的第一感觉是,“原来他的人设是骗人的”。“曾经以为他是远离世俗、醉心音乐的天才,后来发现也不过如此。”于是,她果断脱粉。

  还有一些粉丝在近距离接触偶像后,发现真实人品与商业塑造人设之间的反差,于是脱粉。

  小M最初也是被某明星“高冷撕漫男”的人设所打动。跟拍久了,她发现这个明星会在聊天过程中暗示她送大牌戒指和手链;礼物如果放在普通纸袋中会被拒绝,放在国际大牌购物袋中却会秒收。

  “觉得他虚伪,与人设不符。”小M说,“类似事情很多,让人寒心。提醒自己要及时止损。”

  王玉玊说,当前“饭圈”追捧的偶像,其实是娱乐业效仿日韩打造的新型艺人。他们区别于演员、歌手,往往并无突出专长,多是依靠形象迷人获得喜爱。偶像的核心作品就是其所扮演的人设。

  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星人设之所以容易坍塌,有多重原因。一些明星的标签化角色与真实的自我并不匹配,短期可能会收获巨大流量,长远却潜伏危机。

  王玉玊说,更常见的崩塌,是因偶像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甚至违反法律。一些明星受教育程度不高,因偶然机遇被推至“神坛”,更易膨胀和迷失。

  “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应是一场双向奔赴,在前进的路途中共同成长。”刘海明认为,要拒斥唯数据、唯流量的评判标准。正向的“饭圈”文化应促使偶像不断发光,推动情感向善、观点多元,让粉丝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能量。(文中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