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文章详情页

循规律、兴文化 为乡村振兴铸魂

  【专家点评】

  全面小康新图景,离不开文明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不过今天,不少人对农村的认知通常局限于乡风民俗和老旧房屋等具象符号之中,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时会被忽视,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更多的力量加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与弘扬传统乡村文化中的精华,包括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入城市文化与现代艺术,强化城乡文化优势互补,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几位讲述者提到的乡村美术馆、农民“和乐团”、乡村小学管弦乐团,以及我曾调研过的吉林省图们市水南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山东曲阜小雪街道武家村开设的“儒学讲堂”等创新举措,都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实践,为繁荣乡村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落到实践中,要让乡村文化活跃发展,必须重视培育乡村文化人才,补足乡村文化机构人才短板,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适应实际需求,合理布局规划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实现高质量文化产品的精准供给;尊重农村文化发展规律,重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农村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闵师,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张锐、龙军、苏雁、王斯敏)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