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以下统称“定向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师范类招生录取持续走俏。据报道,今年在天津、云南等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3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
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当老师,就可以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师范热”现象令人欣喜,但师资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近些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录取者不乏名校毕业生。一边是“孔雀东南飞”,而另一边则是中西部地区依然面临师资匮乏之虞。尤其是一些偏远乡村,“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严重制约乡村教育的发展。为了破解中西部地区的师资问题,国家推出了特岗教师、银龄讲学计划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中西部地区不仅要充实教师队伍,更要想方设法吸引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加盟,而这正是“优师计划”的初衷所系。“优师计划”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时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除了上述“福利”之外,相关高校更要开设系列特色课程,集中优质资源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涵养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情怀,强化教学基本功,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在公费师范生计划基础上推出的“优师计划”,其“招生+培养”的方式,对有教育情怀的学生很有吸引力。之前推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2018年改为公费师范生),帮助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零的突破”,为地方补充了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可以预见,“优师计划”也将会为中西部教育注入大量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引进来”只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更要“留得住”,这就需要在提升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打通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切实发力。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荣誉表彰和宣传推介力度,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拓展职业成长通道,职称评聘向乡村倾斜;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给予适当倾斜。
随着“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推进落实,薪酬待遇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是用心燃烧的人,待遇留人只是基本的物质基础,能否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收获职业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留人之道。
一言以蔽之,要想留住并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作用,必须要从如何让教师“乐教”层面发力。唯其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乐于投身教育,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