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江苏大学:科教产协同让材料类人才更“有料”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材料加工制造的基本原理,还领略了当下智能制造的工业发展潮流。”说起自己所学的专业,江苏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8级学生邹石坪很自豪,他说,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学习,帮助自己向着优秀工程师目标迈进。

  在江苏大学,材料类新工科人才培养采用了科教产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新材料领域的“科教+产教”融合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推动创新创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人才培养中落实落细。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工科与新材料的深度融合,社会急需具有新材料多学科交叉知识和卓越工程技术的创新人才。”江苏大学副校长、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赵玉涛表示,针对当前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存的知识交叉不足、创新能力欠缺、工程实践薄弱三大问题,该校一方面优化物理、化学、数学、机械、电子等传统基础课程,一方面积极建设《金属材料学》《金属基复合材料》《材料导论》等优势课程资源,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在实践层面,江苏大学积极利用科研团队所在的省高端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大型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20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5家,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创新平台上大展身手。“任何一次重复练习都是有意义的。”在实验室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马亚芬通过一个半月的练习,得到了晶界清晰、腐蚀程度适当的样品,一步步解决了划痕、污点等各种问题,熟练掌握了金相样品制作的流程和方法,获得了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特等奖。

  5年来,在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焊接技能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江苏大学学生先后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件;一批毕业生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等深造。

  学生的迅速成长离不开教学团队的潜心付出。近年来,江苏大学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先后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获国家一流课程2门,江苏省一流课程、省在线开放课程各2门,江苏省重点教材2部。3个材料类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其中,国家一流课程《金属材料学》已进行9轮在线教学,累计参加学习18000余人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吴奕 )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