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得‘自主与管理阳光卡’,我克服了上课不敢发言的问题。因动作不达标,有段时间我天天回家跟爸爸练习高抬腿,最终得到了‘生命与运动阳光卡……”四年级的张舒涵骄傲地说着自己的成长故事,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她获得过2次“阳光好少年”勋章。
激励张舒涵奋发向上的是西安铁一中湖滨学校实施的“阳光好少年”评价体系,经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该机制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吸引了40余所中小学校到校交流研讨,今年秋季还将在西安市5所中小学校推广实施。
湖滨学校执行校长王刚介绍,“阳光好少年”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点滴进步,注重过程性考核,以集卡争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该体系用儿童化语言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点整合为“阅读与表达”“艺术与表现”“合作与探究”“分析与质疑”“乐学与善思”“总结与反思”“自主与管理”“生命与运动”“道德与责任”等12个四级指标,对应“人文之星”“科学之星”“学习之星”“生活之星”“责任担当之星”“实践创新之星”6个三级指标,和“阳光小博士”“阳光小达人”“阳光小公民”3个二级指标,学生通过努力集“阳光卡”,逐级获得三级、二级徽章,最后得评“阳光好少年” 。
“‘阳光好少年’评价是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多元化评价。”王刚说,参与评价的有大队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社会,还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评价范围覆盖到学习素养、教育管理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从最开始的人工统计到APP上线,“阳光好少年”评价数据每天更新,综合指标扇形图也随之变化,形成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动态“自画像”。
“‘阳光卡’导向鲜明,学生动力强,让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开始养成反思的习惯,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班主任贺婷说,“原来经常是老师打电话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现在家长一看扇形图,就能大致知道学生在校表现,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家校共育更顺畅了。”
“这种评价不唯学习成绩,不抓住错误不放,而是强化优点,在正向肯定中激发学生的向上内驱力。”班主任张晶对“阳光好少年”评价体系倍加肯定。最让她津津乐道的是,班上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经过努力成为全班最早晋升“三级徽章”的人。
“老师通过评价扇形图能实时了解班级评价现状,横向对比一目了然,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有利于教学管理。”二年级三班班主任付研发现学生获得的“艺术类阳光卡”比较少,专门在教室设置艺术展板,鼓励学生动手参与,1个多月后评价数据就增长了。
“受此启发,学科组教师按照语文学科特点,根据阶段性学习目标分类设置学生作业。”相关负责老师说,“兼顾到不同学习程度和兴趣偏好的学生,分层次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实行一段时间后效果非常好。”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湖滨学校还设立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扬长补短的“万能卡”,以及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心愿卡”,提前介入、主动干预,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自画像”在不断努力中日趋美丽。
“‘阳光好少年’评价数据也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王刚说,“去年学期末总结时,我们发现学生获得的“劳动类阳光卡”较少,随后,学校增加了科技创作、劳动等方面的活动,几个月后情况得到明显改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