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凰多少次了?”
“数不清。”
这是记者与王仁才教授见面的第一句话。
王仁才是湖南农业大学果树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的猕猴桃研究专家,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副理事长、猕猴桃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湖南省猕猴桃产业协会理事长、湖南现代农业(水果)产业技术体系猕猴桃岗位专家。
凤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这些年,“凤凰的另一张名片是猕猴桃”。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凰考察,在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品尝了村民种的红心猕猴桃,并高度肯定。“这要感谢王仁才教授和他的团队。”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对记者说。
王仁才与凤凰结缘整整14年了。
那是2007年,王仁才被派到凤凰做科技特派员。“刚从新西兰访学回来,手上一堆事。”最开始,王仁才并不太想来。
没想到这一来,“菖蒲塘就成了我第二个家”。
王仁才来的时候,菖蒲塘已经种了很多猕猴桃。“不适合种水稻,所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带着大家种柚子椪柑等水果,后来又种了猕猴桃。”70岁的老村支书王安全回忆说,乡亲们当时种的猕猴桃是“米良1号”,产量较高但味道一般,卖不起价,很多农民把种了10多年的猕猴桃树砍掉改种椪柑。
王安全急得直跳,无数次往县农业局跑。“给我们派专家。”他请求。
关键时刻,王仁才来了。
早在1982年做毕业论文时,王仁才就开始了猕猴桃研究,到2007年,他已是湖南著名的猕猴桃研究专家之一了。
“当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种猕猴桃。”今年4月23日,阴雨绵绵,王仁才领着记者爬沟过坎,参观村里的几千亩猕猴桃基地。他说,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米良1号”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当年就有了较好成效,低改果园经济效益增加了40%以上。第二件事,是和县科技局一起,引进推广特色优质新品种红阳猕猴桃。这个品种果心是红色的,品质好、味道佳,市场走俏,但种植管理技术要求高,而且特别易得溃疡病,村民们嫌麻烦不愿种。
“有我呢。”王仁才发动党员村民带头,自己则经常往试验田里跑,一方面进行溃疡病的综合防治试验,另一方面指导村民通过改良土壤、合理修剪,提高树体抗病性,同时采用加强树体保护,适时合理用药,利用菌肥、中药肥等综合技术进行溃疡病防控与丰产优质栽培。3年后,红阳猕猴桃获丰收,售价是“米良1号”的5倍,果农种一亩收入可达2万余元。现在,最贵的一斤要卖68元。菖蒲塘村的猕猴桃也发展到2000多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2.5万多元。
“怎么感谢你呢?”村民们想不出好办法,2020年12月,王仁才被聘为“名誉村长”。
“老枝上嫁接的,您看看。”来到路边田地里,菖蒲塘村副书记腾建平请教道。“长势不错,明年应该就能结果。”王仁才蹲下来仔细查看后,下结论。
“两边的侧花蕾要摘掉。”另一块地里的红阳猕猴桃长得特别好,花开满园,王仁才钻进藤架下,发现了小问题,并由此开始了系列讲解。
再驱车十几里,阿拉营镇黄合社区,栽种大户秦世峰和老伴正在地里忙碌着。“您来看看我的小发明。”没有半句客套,像老朋友一样,秦世峰拉着王仁才走到地里。
表扬了秦世峰用落叶松针覆盖土地保湿保肥的小创举,王仁才继续往前走。“这是溃疡病,要赶紧砍掉呢。”像给病人看病一样,王仁才说出了一系列的药名、配比、使用方法,记者听得一头雾水。“他们跟着我十几年了,能听懂。”王仁才很得意。
“还得去两个地方。”奔波了大半天,中午快两点才吃饭,头天晚上采访王仁才到深夜1点多,记者一行“蔑痨的”(土话,没有精神之意),59岁的王仁才却精神抖擞。落潮井乡40多亩地看完,有个问题无法当场解决,王仁才和基地技术员小黄互加了微信,“回去再给个处理方案”。
“鸭堡洞村情况跟这里差不多。”最后一个村,县农业局农艺师婉言劝阻。“好多村民都在等着。”王仁才仍坚持。果然,车子刚停没一分钟,几辆摩托车、汽车就呼啦啦来了。
继续爬山,继续低头钻到藤架下,继续蹲下查看、讲解,嗓子都嘶哑了。“今年没有什么收成了。以后?不怕,有王教授。”村民段周英一直跟着,认真听王仁才的讲解。她的30多亩猕猴桃,今年有的得病了,但她说“不怕”。
不是教学任务,又没有谁要求,更没有额外报酬,整整14年,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往凤凰跑?
“不仅是凤凰,而是整个湘西,现在扩展到全省;不仅是到现场,还有无数电话和微信咨询。”王仁才补充说,他手机里有4089个微信好友,6170个电话号码,“80%跟猕猴桃有关。”
“很简单,就是想为农民们做点事。”这是王仁才的回答。为了这个“简单地做点事”,除正常上课还带了11名研究生外,仅去年,他就42次下乡共130多天。
采访结束,记者返程。王仁才继续前行,目的地是凤凰县麻冲乡扭仁村、麻阳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
作者:本报记者 李伦娥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05日第1版版名:要闻